"十三釵"曝劇照 張偉平:銀幕需要新鮮面孔(圖)
二張組合中,張藝謀更像一個影子,而站在明處的多數時候都是張偉平。
北京晚報訊 張藝謀新片《金陵十三釵》將于年底圣誕節檔上映,目前就差音樂和特效的合成了,昨天制片方首次曝光了該片的劇照。但一如既往,曝光劇照仍然延續著“保密”原則,幾位主演都是以背影示人,《金陵十三釵》仍然籠罩著神秘光環。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制片人張偉平已經把“十三釵”中的“六釵”簽入新畫面影業。他表示,國際上的大品牌已經開始對“十三釵”明爭暗奪,開創了中國電影“未見人,先見錢”的先河。
《金陵十三釵》從開拍之初就把保密做到了家,令“十三釵”真容始終隱匿于喧囂的新聞中。最初因為入選“十三釵”激動不已在博客上“泄密”的那幾位女孩子,被紀律嚴明的劇組毫不留情地請出劇組之外,現在終于“立在”銀幕上的“十三釵”全部恪守保密原則,就在等影片上映的那一天。
這些女孩子等來的或許不僅僅是電影的上映,還有前程上更多自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就像騰空而起的章子怡。可是,對于張藝謀來說,《金陵十三釵》不同于那時的鞏俐、章子怡和現在忙著市場代言的小女子周冬雨。《金陵十三釵》的這次集體亮相,將是謀女郎的一次重大變革。因為她們已經不是從農村角色走出來的鞏俐和章子怡了,她們是精通琴棋書畫,且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的時尚女星,尤其是她們第一次上大銀幕合作的對手就是今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張偉平認為,以前張藝謀一部電影捧紅一兩個新人的“單個”造星,如今將變成了《金陵十三釵》“群體化”的造星運動,十三個如花的女孩子,或許全是未來影壇上的明星。在一部電影中實施“群體化”的造星運動,也是張藝謀的第一次。
中國明星隊伍已很老化
記者:謀女郎是中國影壇一道獨特風景,對于《十三釵》張藝謀造星標準有什么不同?
張偉平:張藝謀選演員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他能慧眼發現演員內在的潛能,讓他們在角色中脫胎換骨。張藝謀的標準,不管你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除了感覺,他在乎的是演員能演繹出角色的那種“勁兒”。在他眼里,選擇一個女孩做女主角,絕不是一件隨便的事情,是在他對藝術、故事、甚至市場的理解把握上非常清楚時定下的標準。那些沒演過電影的人,被選上表面上有偶然性,但一定是必然性居多。沒有明星潛質的人,張藝謀也不會挑她。連農村出來的魏敏芝都不土了,為什么?演員一定程度上是導演的代言人,代表著導演的藝術審美和藝術表現方式。
記者:以前新畫面從不簽演員,而現在已簽下《山楂樹》、《十三釵》兩批明星,為什么?
張偉平:從大的方面說,中國電影需要新鮮面孔,現在不管是男演員還是女演員,都嚴重斷檔,明星晃來晃去就老是那么幾個人,掰著手指頭都找不出一個像樣的新面孔,張藝謀總在挖掘新人,也是被逼的。再看現在的所謂演員經紀公司,有的是簡單從演員身上拿錢,做二道販子,而不是從培養新人入手。“吃人嚼過的饃是沒有味道的”,我以前一直堅持不從演員身上掙錢,這是我和藝謀的共識。但是中國演員嚴重斷檔,我和藝謀想出力改變這一現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從培養新人入手。所以,我簽演員,是從走入這個門檻開始的,從周冬雨、竇驍開始就有培訓的投入,到了“十三釵”更是大規模的投入培訓,請來所有的老師從形體培訓到琴棋書畫都是專業頂級的,耗時半年多。新人們從沒學過表演,就是一張白紙。周冬雨現在影片、代言就沒斷過,這就是希望。到時《十三釵》中的女主角玉墨將會更勝一籌。
記者:演員嚴重斷檔對中國電影發展影響有多大?
張偉平:明星隊伍老化,導演沒信心,有些明星還能在電視劇上創造收益,在電影上根本不能帶來效益。現在的觀眾主體已經是90后了,難道還讓他們看一把年紀的半老徐娘被人抓胸?中國明星隊伍老齡化,是中國電影的最大制約。所謂明星是新老交替、吐故納新的過程,明星吃的是青春飯。但是中國出明星太少也太慢。這與好電影少有關,而我們本身的造星機制,是用人而不養人,經紀公司成為用明星賺錢的機構,我們做的不是經紀公司,是造星公司,我們的概念是以培養明星搖籃為己任。造星公司,要培養新人就必須大投入才能大產出。造星公司應該從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入手,我不止一次地跟藝謀強調過,在我們的電影里,能用新人就不用明星,給他們提供最好的鍛煉機會,中國演員斷檔和類型化問題就能解決。
記者:現在的明星一水兒的全是“花瓶+奶酪”類型,有沒有明星自身的問題?
張偉平:當然有。中國有些演員自己不用功,又沒人扶持,我們要求的“謀女郎”要帶有張藝謀的敬業、堅忍和刻苦。但是現在中國的有些女演員吃不了苦,太自戀,而且也沒有學習的勁頭。有些演員和導演迷失在毒品中,情色里,無休止的整容中,整容也許能保住暫時的青春,但是你的藝術青春卻很快消失了,甚至連自然的笑容也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