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十三釵》張偉平:華語片要打翻身仗
隨著《金陵十三釵》上映日期的臨近,出品人張偉平在底氣越來足的同時,說話也越來越謹慎。無論怎樣,他依舊是那個敢想敢做的張偉平。他批評現在的華語電影只知跟風和模仿,“直到把觀眾看吐了為止”,他還說現在是華語電影要打翻身仗的時候,“不能老被好萊塢大片壓著打。”
《金陵十三釵》國際版海報。
網易娛樂11月9日報道 隨著《金陵十三釵》上映日期的臨近,出品人張偉平在底氣越來足的同時,說話也越來越謹慎。他一面放言之前預測的十億元票房現在僅僅是“起步價”,一面又不斷強調“一個月之后你就知道了。”但是對于“十三釵”和中國電影而言,他依舊是那個敢想敢做,說一不二的張偉平。他說現在的華語電影就是跟風和模仿,“直到把觀眾看吐了為止”,他說現在是華語電影要打翻身仗的時候,“不能老被好萊塢大片壓著打!彼說《十三釵》會給中國導演提供一條新的創作思路,但拒絕承認它會成為標桿,“我說這話就太不謙虛了。”
北美攻略:最重要是把握話語權
網易娛樂:好萊塢很多主流媒體都報道了《十三釵》北美版權已經售出的消息。
張偉平:其實我們在北美發行上吃過虧。我們這部影片是中國電影,在北美的發行商眼里它就是一部外語片,他們的國產片就是美國電影。像《英雄》被北美發行商買斷了以后就雪藏了,因為他手頭還有十幾部他自己投資的美國片,那《英雄》肯定變成后兒子了,跟親兒子沒法比,所以就要被雪藏!队⑿邸肥茄┎貎赡暌院蟛旁诒泵朗钇跈n上映的。所以這次跟好萊塢的片商談判,我就本著一個原則,這是一個具有國際大片水準的中國電影,所以我們要在好萊塢的圣誕檔上映,選擇圣誕檔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可以參加奧斯卡獎項的評選,其次就是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好萊塢圣誕檔主流商業院線上映,這個我認為非常有意義。
網易娛樂:好萊塢相關的報道中特別強調這一點,《十三釵》不光可以角逐最佳外語片,也會角逐單項獎。
張偉平:對,這個也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好萊塢主流的商業院線上映,因為以前我們好多片子都是只在中國城放一下,這跟主流商業院線完全是倆概念。
網易娛樂:主流商業院線上映是不是完全交給北美發行商運作?
張偉平:是,完全交給他們運作。因為那一畝三分地歸美國人管,坦率的說中國人在美國人的地盤上沒有優勢。
網易娛樂:這一次采取的是買斷還是分賬?
張偉平:直接分賬。直接分賬體現了我們對這部影片實力的自信!队⑿邸肥琴I斷,給你個價錢,你拿了這個錢剩下跟你沒關系,這個片子賺多少錢都跟你沒關系,什么時候發行跟你也沒關系。你拿了錢走人,你沒有版權。但這個片子不是,這個片子是分賬,我們有話語權。
網易娛樂:分賬的話語權指的是什么?
張偉平:分賬的話語權就是我們跟北美片商利益是均等的,甚至我們是大頭,他們是小頭。說白了我們掌握話語權的原因就在于我們是控股方。他們發行的計劃,發行的策略以及所有發行的步驟都要經過我們同意。這就叫話語權,很重要。
網易娛樂:現在北美的分賬已經敲定了,自己心里有沒有一個預期北美能賣多少?
張偉平:坦率的說這幾年中國電影在北美的票房是慘不忍睹,《英雄》之后你可以查一下中國電影在整個北美的票房,可以用慘敗兩個字形容,這是一個事實。所以我們這次能夠拿到北美圣誕檔主流院線上映,我們已經覺得我們贏了,從市場上我們已經占了先機。后面就看票房了,我堅信這部影片在北美市場的實力,發行商也非常有信心,就是因為非常有信心,所以才敢當第一部放在北美圣誕檔上映的中國電影。
網易娛樂:所以即使和那些好萊塢大片同場競技,票房也不會遜色。
張偉平:對,電影之間沒有可比性,給北美觀眾提供多一種選擇一定不是壞事。我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在北美市場來個開門紅。
通吃技巧:海外片商眼中的亮點是“十三釵”
網易娛樂:北美版的海報上面連貝爾都沒有了。
張偉平:對,誰都沒有了。我們已經發了動態的視頻了,現在就要留給大家想象的空間了。
網易娛樂:這款海報在北美反響怎么樣?
張偉平:挺好,北美的發行商很喜歡這款海報。他們覺得這個海報可以給觀眾帶來很多想象力。有些海報太直白了,太商業了,不一定給觀眾帶來期待。這次咱們引起觀眾的興趣,讓他們有所期待。
網易娛樂:英文片名叫“戰爭之花”(Flower of war),這個片名誰起的?
張偉平:這個片名是北美發行商和國際發行商他們一塊起的。
網易娛樂:他們當時有沒有解釋一下為什么起這個名?
張偉平:他們跟我解釋了,他們反復看了幾遍影片之后,認為起“戰爭之花”這個名字是最恰當的。因為他們覺得這部片子的重點還是在十三釵身上。最大的亮點還是舍身取義的十三釵。
網易娛樂:這是不是意味著十三釵蓋過了貝爾的風頭?
張偉平:那倒不是,各有千秋,你看了電影就知道了,我覺得請貝爾出演這部影片的男一號是一個非常正確和明智的選擇,因為從我們影片初期的定位就是國際大片,好萊塢的演員這次我們邀請貝爾,他不只是敬業,他同時在全世界都有票房號召力,我們中國的演員就只局限于國門之內,這個局限比較大。
網易娛樂:所以貝爾是幫助這部電影走出去的。
張偉平:電影一定要走出去,真正走出去不是空話,在實際的行動,包括影片故事的國際化和制作的國際化都得有。包括這次請貝爾參與演出以及請威廉姆斯團隊的參與制作,這在中國電影史上也是從來沒有過的,奧斯卡新出爐的男配角獲得者為中國電影打工。所以你會在預告片上發現很多英文的對白,這種安排既讓北美觀眾在觀影的時候容易理解,又不影響中國觀眾欣賞,因為中國觀眾看美國大片看了這么多年已經很習慣看英文對白了。所以這樣既兼顧了北美觀眾,又體現了國際化。
電影核心:十三釵能體現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網易娛樂:你剛才提到中國觀眾已經習慣了美國大片的英文對白所以才放心的在《十三釵》里使用大量英文對白,所以你希望觀眾觀眾把《十三釵》當一部好萊塢大片看嗎?
張偉平:好萊塢的大片故事離我們觀眾很遠,而《十三釵》的故事是離中國觀眾最近的,因為這個故事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耳熟能詳,不管是南京大屠殺,還是抗日戰爭,我們都很熟悉。不管是從教科書上還是從史料中我們都會有所了解。所以我說《十三釵》跟好萊塢大片真正的區別,就是這部影片它的故事離中國觀眾近,盡管它的制作和它的創作團隊是打造國際大片的水準,但是故事有別于好萊塢大片,好萊塢大片不會講純粹的中國故事。
網易娛樂:等于是用好萊塢的技術手法講了一個中國內核。
張偉平:對。而且是一部純粹的中國故事、中國電影。
網易娛樂:這算不算是在向世界推廣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張偉平:我覺得中國人的精神,尤其是中華的民族精神、中國人的血性,中國人的愛國精神,從十三釵身上都能體現出來,包括從一些抗戰將士上也能體現出來。我覺得這個是《十三釵》這部影片離中國觀眾最近的地方,一部好的電影一定離不開國家命運和民族精神。這就是我們說的所謂主流價值觀。
網易娛樂:向國際市場推廣中國主流價值觀的華語電影近幾年來成功的很少。
張偉平:純商業就很難體現出民族精神。我覺得商業不是不好,但是我覺得電影應該兼顧,商業和藝術應該兼顧。到目前為止,對我們中國導演而言,還沒有找到一條兼顧商業和藝術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目前為止對他們來說還是一道難題。所以這次《十三釵》我們希望嘗試能夠既給觀眾帶來心靈的震撼,又能夠給觀眾帶來藝術的享受。我希望能夠做到這兩點。
國內布局:中國電影不能總是復制和模仿
網易娛樂:在開機的時候你曾經預測過《十三釵》在國內能賣十個億,現在片子拍完了有沒有信心再增加一些?
張偉平:當然。信心一定是根據影片的實力來的,現在可以說以《十三釵》的這個實力,十億就是起步。我跟中影、華夏這兩家公司是以發行美國大片的方式來發行《十三釵》的,全國分甲乙區,只有發行美國大片的時候中影、華夏才會采用這種以甲乙區發行的方式。我跟中影、華夏的老總說這個片子起步十個億,這個一定是有的放矢的,還有一個月你就可以看到結果,還有一個月你就可以驗證我說的話是不是正確。
網易娛樂:票房十個億起步奔著多少個億去呢?
張偉平:那等影片上市以后就會看到。我覺得現在是中國電影該打翻身仗的時候了,不能老被好萊塢大片壓著打。中國電影畢竟是離中國觀眾最近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現在中國電影需要提高競爭勢力。現在中國電影就是沒完沒了的復制和模仿,非得把觀眾看惡心了為止,看吐了為止,這不是自毀前程嘛。所以我希望《十三釵》能夠開個好頭,給中國導演一些新的思路,因為電影一定是需要創新的。當年我為什么沒拍《英雄2》?就是因為我們拿不出一個創新的思路。我們當年拍《英雄2》肯定是掙錢,多少人都跟我說過。現在很多片子都是只要第一部紅了,馬上就二三四五,直到拍爛了為止,把觀眾看吐了為止。所以當時我們放棄《英雄2》,如果我們沒有一個超越《英雄》的思路我們就永遠不拍。我覺得電影一定要給觀眾不斷帶來創新的理念。創新我覺得不光是視覺上的,更重要的是故事上的。我覺得電影的核心一定是故事,這次《金陵十三釵》為什么是兩個多小時,就是因為故事上我們實在是難以割舍。既然是一環扣一環的故事,那就只好兩個多小時了。
網易娛樂:《十三釵》既然能為中國電影導演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是不是意味著它能成為一個標桿,供人學習。
張偉平:我不能說這個話,太不謙虛了。我覺得作為導演來說永遠是靠作品說話。你的作品沒有實力,你就沒有話語權。所以作品我覺得是導演的話語權,我不能說,我覺得最后讓電影說話吧。為什么張藝謀到現在為止不接受采訪,我覺得張藝謀最好的做法就是讓他的電影說話,這個很重要。
網易娛樂:張導現在是個什么狀態?
張偉平:他后邊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后期的宣傳,包括北美的發行和宣傳。過兩天我們倆要去洛杉磯談關于北美發行的事,挺忙的,根本閑不下來。
網易娛樂:他自己是不是也挺興奮的?
張偉平:當然。電影對他來說永遠是最好的興奮劑。
網易娛樂:這個片拍完了之后你們倆有沒有交流交流感想。
張偉平:感想肯定交流過,而且不只一次交流過。我覺得最好的答案還是在觀眾中,還是要等影片上映之后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