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回應方舟子質疑:簡直是在地窖里頭中槍

新聞晨報訊 方舟子與韓寒的“網絡大戰”打了近半個月,至今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面對作品代筆的質疑,韓寒不但在博客上頻繁發文反擊,更打破“原則上不接受當面采訪”的慣例,于昨天露面就此事接受了東方衛視《娛樂星天地》的訪問。
回憶起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韓寒稱覺得自己“簡直是在地窖里頭中槍”,“先是有一個人叫麥田,寫了一篇文章質疑我的文章是有人代筆的。方舟子可能覺得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他不了解一個文科生。他以前打假都是在打科普范疇內的東西,或者學歷,我沒有學歷可以給他打假,因為我的學歷是高中,其實連高中都不是,真要這么說的話,我的學歷他是可以打假的,其實我是初中文憑,而我在履歷表上寫的是高中文憑,我造假了”。
如今分析起方舟子的動機,韓寒說自己不認為他是在炒作,“我覺得他是有些騎虎難下而已,后來麥田向我道歉了,他就有一種要拿著話筒唱歌、被別人切歌了的感受,他很憤怒,又被很多人架在那里,等于是硬著頭皮要做這件事情”。
“以前他們說我的文章都是我的團隊寫的,我實在沒有什么方法來證明,所以我就懸賞了很大一筆錢,最終他們發現我沒有團隊。后來又說我少年的文章都是路金波寫的,再后來他們發現1988年的時候路金波還在一個罐頭廠賣罐頭,他們只能說我的文章都是我父親寫的,因為這樣的話等于一家人嘛,嫌疑更大,而我父親正好也是一個寫作者。我覺得這純粹是先給你想好一個罪名,然后根據這個罪名來拼命地給你找一些證據。”
近半個月來,韓寒稱自己受此影響情緒低落,“誰都不愿意過年那幾天發生這樣的事情。我是一個受害者,受害者做的事情居然一直是在舉證自己,而加害人在做的事情卻是在臺上歡快地跳躍,我覺得很無奈。”因此,他最終還是選擇了主動出擊,并向方舟子提起訴訟,“我更多地是為同行擔憂。我之所以寫了這么多文章去反駁,或者出來做一些采訪,是因為一方面我想為自己說清楚很多事情,另外一方面這事情一定不能讓他們給做成了、做實了,因為如果把這事情做實了,那么對整個文字工作者的行業來說都是一個災難——我有1000多頁的手稿,還有很多筆記本,再加上證人都不能證明我的文章是我寫的,那讓現在在電腦前工作的所有文字工作者怎么證明?”
至于方舟子提出的“當面辯論”的建議,韓寒予以拒絕,“我不希望和他在電視上辯論。有什么可辯論的?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侮辱,而且退一萬步講,就算我的口才很差我不會說話,但這些書也是我寫的。一個作家寫的文章和他的口才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面對韓寒的攻勢,方舟子昨天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回應說:“韓寒的作品需要推理,進行長篇分析。上午我剛發了一個長篇的分析。我會繼續研究他的東西,會繼續分析下去。”
至于韓寒提起訴訟并索賠10萬元,方舟子表示,“我會找律師”。
逐一回應方舟子質疑
關于新概念作文大賽
指稱韓寒的文章是其父親代筆,方舟子的主要依據是,在一些場合,韓寒的說法和他父親的回憶對不上。
韓寒回應:這件事是這樣的,我父親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回憶這個事情,說是自己先看到這個比賽,然后建議我去參加,但我在一個采訪里說是我先看到這個比賽再跟我父親說,然后我們一起投稿的。這真的是一個很不重要的問題,十三年前新概念作文大賽是非常有名的比賽,我跟我的父親肯定是同時知道,具體誰先說的真的不重要,因為只有真實的回憶才會出現這樣的偏差,如果我跟我的父親串好口供的話,那我們肯定說的話都一模一樣。我真的是不記得了,太久遠了。
關于《三重門》
方舟子對韓寒作品為代筆的質疑,重要依據之一是韓寒在參加央視的《對話》
節目時,不知道成名作品為何起名《三重門》。
韓寒回應:我覺得如果真的是我父親代寫的,我肯定會時時刻刻地像背書一樣把這什么意思背在心中。當時的情況是,所有人都在圍攻我,而且他們沒有一個人讀過我當時寫的這本書。有人問我這本書書名什么意思呀?我覺得很受侮辱,我就說不知道。我覺得一個作家是有權不告訴他的非讀者他的書名到底是什么意思。
關于手稿真偽
即使當韓寒自行整理1997-2000年間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資料合計約1000頁后,方舟子依然認為其依然不能證明清白,稱其手稿“非常干凈”,未必是真。
韓寒回應:我拿出手稿,他說我是自己抄的,或者不一定是真的。我甚至拿出了家信來證明當時新概念的信沒有收到,方舟子竟然會說我這些信也是偽造的,因為我的這個家信里面,第一封信我用了“父親”兩個字,第二封信用的是“爸爸”。所以這正好可以去做司法鑒定,對于這些手稿的年份、信的年份去做鑒定,另外一方面我希望法院可以判他侵犯我的名譽,因為有很多人相信我的文章是有人代寫的,他是有一定煽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