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壯大工業經濟總量
據貴州日報 鎮遠縣委書記蔣映生12月18日說,“十一五”期間,該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優化布局,調整結構,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總量大幅提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2005年以來,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4.9%,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年均增長24.5%,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7%,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5.8%。2009年“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36:36。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調整政策和政府明令淘汰的落后產能企業19戶,淘汰率達95%。
支柱產業主導地位明顯突出,規模企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電、冶、酒”3大支柱產業對工業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更加明顯,實現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36%,其中電力行業年均增長20.12%,冶金行業年均增長21.55%,青酒集團年均增長30.27%。森工、建材等行業逐漸成為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全縣規模企業發展為2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9.9%,年均增長24.9%。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71%,年均增長24.5%。共入庫稅金同比增長18.7%,比年均增長41.07%。
產業集群程度明顯提高。黔東工業園區現已聚集各類企業50余戶,其中生產型企業34戶,貿易流通企業19戶,擁有冶金、電力、釀酒、化工、鋁化工、林產品加工、流通加工和配送、建材、生物科技、房地產、賓館等產業集群。隨著裝機容量2×60萬KW的黔東火電廠、年產120萬噸水泥的東立水泥廠、新增萬噸白酒的青酒集團等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和由中冶集團美利堅紙業公司投資近102個億的林漿紙一體化加工項目入駐建設,將進一步壯大工業區的經濟總量。
非公經濟發展明顯增速。縣內企業完成了從單一的國有經濟向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多元化發展的轉變。2005年以來,全縣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了9.4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