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公安消防部隊抗洪搶險救災紀實
在線投稿郵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值班QQ:449315
時間:2007-08-10 00:00:00 來源:黔東南信息港
眾志成城戰洪魔 洪口浪尖顯本色
——黔東南州公安消防部隊抗洪搶險救災紀實
特約記者:張正特
6月8日以來,黔東南州天柱、三穗、黎平、凱里、臺江、劍河、黃平、鎮遠、麻江、榕江等縣市遭受暴雨襲擊,致使多處發生洪災,造成多處山體滑坡、河水上漲、公路沿線塌方,部 分公路、房屋、廠礦被水淹沒。災情發生后,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廣大消防官兵奮勇當先,共出警34次,出動官兵457人,車輛121輛次,疏散1000余人,營救被困人員102人,搶救物資5000余件,價值2000萬余元。
在各縣市抗洪搶險第一線,一曲軍民攜手力戰洪魔之歌正在唱響。
6月8日晚至6月9日凌晨,天柱縣。
6月8日晚,天柱縣城遭受了一場狂風暴雨襲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洪水無情人有情”,在縣政府的組織指揮下,天柱縣消防官兵連續四次出警,出動人數60余人次,共救出遇險群眾2人,疏散群眾100余人。
6月8日23時05分左右,天柱消防大隊通訊室接到群眾報警:天柱縣便橋養路段村寨發生洪澇災害,大量物資被困,并有1名90歲的老人始終不愿離開房屋,請求幫助。接警后,天柱大隊盧榮大隊長訊速帶領8名官兵迅速趕赴現場。到場后,官兵們迅速了解情況,當得知有1名群眾被洪水圍困在屋里后,盧榮大隊長果斷采取有效措施,迅速下達搶險作戰命令:由3名同志緊急疏散周圍群眾,兩名水性較好的戰士利用單杠梯將被困老人轉移。戰斗迅速展開,兩名戰士在大隊長盧榮的指揮下,經過半個小時的救援,順利將1名被困老人救出。隨即官兵們及時開展搶救被困物資,將大量物資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6月9日凌晨1時30分,大隊又接到公安局通知,縣醫院門口,洪水上漲,一老人在家被困。由于暴風雨來得突然,降水量大,水位越來越高,給房屋造成了威脅。時間就是生命,消防官兵穿上救生衣、攜帶救生繩索等器材裝備,冒著生命危險,快速地向洪災圍困房屋逼進,順利地將老人救出。
6月8日晚至2007年6月10日三穗縣。
6月8日晚至2007年6月10日凌晨,三穗縣持續暴雨,縣城城區及部分鄉鎮頓時被淹沒在洪水之中。危難時刻,三穗消防大隊官兵挺身而出,在三穗縣委、縣政府的統一調度指揮下,積極搶救人員,疏散群眾和物資。
6月8日晚21時20分,三穗消防大隊接到指揮中心電話報警,稱三穗縣新穗街幾十戶人家被淹沒在洪水之中,情況緊急,請求救援。災情就是命令,三穗大隊立即出動一臺消防車8名官兵在中隊副中隊長彭志凌的帶領下趕赴新穗街。
到達現場發現一條河道將兩旁住宅隔開,位于西北方向的住宅完全被淹沒在洪水中,洪水中到處漂浮著棉被、桌椅和各種各樣的雜物。根據現場情況,中隊指揮員立即進行戰斗部署,將官兵們分為兩組:一組從東面向西逐家進行搜索,另一組從西向東進行搜索,緊急搜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和緊急疏散周圍人群。第一組在搜索到一戶人家時,主人反映屋內有一名老人未出來,副中隊長彭志凌立即帶領中隊戰斗班班長唐文東在安全繩的保護下實施救助,消防官兵進入房間后發現老人躺在床上不敢動彈,洪水已經漲到床沿邊,于是迅速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另一組在搜索到一戶全木質結構老房子時,發現房子在經過洪水長時間的沖擊下已經出現整體嚴重傾斜,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此家住戶還不時地進入搬運東西。救援人員立即將搶運物品的人員進行制止,隨后利用安全繩和木樁對房屋的主要承重構件進行固定,然后組織救助人員和群眾一道搬運重要的物品,疏散被困樓上的人員。
經過近三個小時地緊急救援,消防官兵們成功疏散出數十名被困群眾,搶救出大量物品和物資。
6月9日凌晨,三穗大隊接到110調度指揮中心報警,在三穗縣瓦寨鎮坪城村河邊有7人被洪水圍困。大隊在大隊教導員王從杰和中隊指導員毛飛的帶領下出動一臺行政車6名官兵,緊急趕赴現場。
到場后經實地觀察,發現有7名群眾被困在離公路大約200米遠的一所孤房內,情況十分危急。經與到場的縣委宣傳部楊德英部長和大隊王從杰教導員共同協商,決定采取安全繩救人法對被困人員進行救助。王從杰教導員立即命令一名水性好的戰士文先鋒和他一起攜帶救生繩在安全繩的保護下,游過河溝,將安全繩固定在被困人員附近的大樹上,隨后利用皮劃艇在牽引繩和拉繩的保護下對被困人員進行救助,兩人到達對岸后決定先對年齡較大和較小的3名群眾依次進行救助,面對滔滔的河水,3名被困群眾非常膽怯,不敢下河,此時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情勢非常危急,旁邊的土坎在一點點的被水沖走,如果再不及時采取措施,附近的田土將全部沖走,附近的一幢居民住宅可能倒塌造成傷亡的危險,直接威脅到被困人員和救援人員的安全。王從杰兩人立即對被困群眾和舍不得放棄自己家園的居民進行安慰,并承諾保證人員在引渡過程中絕對安全,使他們克服了害怕的心理,在不停的勸說之下,第一名被困的小孩終于踏上了皮劃艇,在繩索的牽引下成功救上岸。當看到第一名被困人員被救上后,其他被困人員終于下定決心,主動配合救援行動,經過30分鐘的救援戰斗,被困人員全部被安全救出。
6月9日晚,剛剛搶險回到部隊準備休息時,三穗大隊又接到110調度指揮中心報警:在三穗縣桐林鎮有一移動公司工作人員被困在電線桿的鋼絲繩上,情況不明,請求大隊救援。
接到報警后,中隊出動8名官兵立即趕赴現場。因事故現場距公路較遠不通車,只能步行。在天黑道路崎嶇泥濘的情況下,官兵們克服種種困難,約15分鐘后到達出事地點。經現場詢問和實地偵察后發現在一條河流上空的電線上有一名群眾被困住,生死情況不得而知。經大隊指揮員和到場領導商議,決定先命令一名業務技術過硬的消防員爬上電桿進行確認和救助。在一切安全措施準備完畢后,救助人員攜帶安全繩、安全鉤迅速地爬上電線桿,找好位置調整好自身姿勢將隨身攜帶的掛鉤掛在鋼絲電線上,隨后利用安全繩將事先準備的救生擔架拉上被救人員附近,在地面人員的牽引保護下將救生擔架滑向被困者進行固定,此時救助人員經勘察確定被困人員已死亡。在對死者采取全方位固定保護后,大隊指揮員下令開始進行調運,救助人員利用短繩、掛鉤一頭系在死者固定好的腰帶上,另一頭用掛鉤掛和短繩連在鋼絲電線上,在地面人員的引導下利用拉繩慢慢地把被困者的尸體順利地吊到地面上。經過消防官兵們近50分鐘的戰斗,圓滿完成了救援任務。
在歷時近一天兩夜救援行動中,三穗消防克服了身體極度疲憊的困難,與洪水賽跑,和時間比拼,成功救出被困群眾19人(其中一人死亡),疏散引導群眾200余人,搶救出大量電視機、電冰箱、電風扇等家用電器和棉被、衣物等日用品,搶救出生豬50余頭。
6月8日18時30分黎平縣。
6月8日18時30分。黎平縣消防大隊接到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命令稱:“黎平縣中潮鎮上黃村因暴雨突發山體滑坡,已經有幾戶村民家房屋發生了坍塌,并且已經有村民被掩埋,多家農戶房屋正面臨隨時可能發生的泥石流沖走的危險,災情非常嚴重,請求大隊官兵前去救援。”
災情就是命令,黎平縣消防大隊立即出動1臺指揮車1臺消防車8名指戰員由大隊長劉仕宏帶隊冒著傾盆大雨迅速趕赴災害事故現場。20時35分,消防官兵到達了事發地上黃村。由于連降暴雨,有三戶村民的房屋被泥石流沖毀,附近村民的住宅也隨時有可能被泥石流沖垮,官兵們經過偵察及向群眾了解情況,得知總共有三人被掩埋,生死未卜。在事發現場總指揮黎平縣副縣長徐一兵的統一指揮下,大隊長劉仕宏命令消防官兵立即分成2個小組,在公安、內衛的協助下迅速啟動3臺消防機動泵抽水。然后官兵們借助水槍對已經坍塌的房屋周圍堆積的稀泥的進行沖刷,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有的戰士利用撬棒、鐵鍬等簡易的工具,慢慢的移動搜尋著被掩埋的群眾;工具用不上,就用手摸、摳,把坍塌房屋表層上的淤泥、雜物一點一點的清理干凈,經過約四個小時的艱苦奮戰,找到了2具遇難群眾尸體,救出重傷村民2名;由于天色已晚,雨也越下越大,搜救另外一名失蹤群眾的工作只能被迫停止,只好待到第二天早上繼續進行。
9日上午8時40分,大隊調派了另外一批在高考期間擔任執勤任務的消防官兵趕到現場繼續實施救援。到達目的地后,在副縣長徐一兵的統一指揮下,按照繼定方案實施營救,熟悉現場情況的劉仕宏大隊長帶領官兵們迅速啟用消防機動泵抽水、用消防水槍試探著前進,在救援中由于被掩埋房屋里的淤泥較深,救援工作困難重重,這時雨越來越小,消防、內衛官兵和公安干警一起抓住有利戰機,加快了救援速度,在離坍塌房屋內約1米的地方,終于找到并搬運出最后一具遇難者尸體。
經過消防、內衛、預備役官兵、公安干警總共近13個小時驚心動魄的救援,直到6月9日下午15時10分,官兵們成功救出被困人員5人(3人遇難,2人重傷)。官兵們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卻無一人叫苦叫累,官兵們英勇奮戰的行為,使在場的群眾無不受到感動,當官兵們離開時,當地群眾自發的組織起來把自己農家所特有的“腌魚”和“糯米飯”硬送到官兵手中,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7月26日上午10時20分,凱里市。
暴雨下了整整一夜。7月26日一大早,凱里市的居民就發現環城路凱里汽車城地面被水淹沒,大水漫延至迎賓大道,造成交通堵塞,5輛轎車幾乎泡在水中。此時,汽車城地下室的豐球磁材廠受到威脅。
得知情況危急,黔東南州州委書記廖少華親自指揮戰斗,凱里市消防大隊緊急調派一、二中隊7輛消防車40名官兵趕赴現場救援。參戰人員協同配合,疏散人員,搶救物資,筑防洪墻。天空中一直下著大雨,官兵被大雨淋濕,但仍然士氣高昂全力戰斗。一旁指揮的廖少華鼓勵官兵積極營救的同時,還一起參加推車、裝沙袋。
下午16時53分,洪水淹沒地帶積水全部排除,道路交通恢復。整個戰斗全體官兵雨中戰洪魔近6小時30分。
據了解,當日僅凱里市消防大隊就接到抗洪搶險報警6起,全部官兵都在第一時間出動,搶救物資1000余件。
7月26日上午9時02分,臺江縣臺拱鎮南市塘村。
臺江縣境內普降暴雨,使該縣遭遇近年來罕見的大洪災,臺江縣城周圍區域多處被洪水淹沒。臺拱鎮南市塘村傳來危情報道:兩名群眾被洪水困住,一名在翁你河中間的電線桿,一名在正修建的度假村內。
大批消防官兵立即趕到村里。通過觀察,兩名被困人員在河水中間,距岸邊約100多米,且水流十分湍急。救援組決定分兩組到對面河岸實施救助。
洪水還在不斷地上漲,前往對岸的道路都已經被洪水淹沒,第一組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被洪水淹沒的路面艱難地前進。一個小時之后,救援小組到達對岸,他們身邊除了安全繩、安全帶、安全鉤,再無其他救援裝備和保護裝備。大家兩次下水,卻無法實施救援。第一組人員于是用2根安全繩分別捆在兩個救生圈上,由1名官兵利用救生圈從上游漂向被困人員的地點,實施救助。
同時,第二救援小組在對岸實施救援,5名救援人員從濃密的樹木中開辟道路前進。11時02分,救援組終于趕到被困人員地點,而被困地點后面是陡峭的石崖,沒有工具很難往上爬,其他三面都是洶涌的洪水,隨時可能把全部人卷走。對岸的官兵決定利用安全繩拴住對面的河岸的固定物,橫渡過河。在村里群眾們的協助下,兩根安全繩猶如一座“天橋”連接在河的上方,消防官兵和被困人員一個接一個地順著“天橋”滑向對岸。
幾乎在同一時間,兩組人員成功地將被困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
7月26日上午8時30分,劍河縣。
劍河縣境內電閃雷鳴,最大降雨量達到了180多毫米,清水江水位持續上漲,沿江鄉鎮受到嚴重威脅,新縣城八郎村八郎溪口被山洪圍困,洪水翻過了公路,排水道被堵,磚土墻浸泡在水中,造成路邊屋內進水達1.5米深,數名群眾被困。
救援消防官兵臨危受命。在現場,他們看到,八郎溪口地勢低洼,村民住房大部分都是木質,經河水長時間浸泡,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坍塌。緊要關頭,劍河縣消防中隊隊長楊維志帶領5名戰士組成突擊組,搶救被困群眾,縣消防大隊參謀楊宇、楊林康帶領4名戰士,負責幫助群眾搶救生活物資。近4個多小時的艱苦戰斗,被圍困在洪水的10名群眾及大量生活物資被解救出來,保住了居民生命財產。
7月26日清晨,麻江縣下司古鎮。
清水江水位已經超越警戒線,水文部門預測,第二次洪峰將于夜19至20點左右到達下司,水位持續上漲,受災面積將一步擴大。縣政府及發出了橙色災害警報。
麻江縣下司古鎮部分住戶不同程度受災,還危及到生命安全。
災情萬分緊急。縣政府立即啟動了處置突發事件預警機制,組織了60余名公安民警、6名消防官兵、20名武警官兵趕赴下司參加抗洪搶險。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指揮下,參加救 援人員立即開展警戒、保衛、排查隱患、解救群眾、搶救受災物資、等工作任務。
下午3點,當第一次洪峰超過警戒線1.28米期間,官兵仍然堅守崗位,盡職盡責,不怕苦、不怕累、始終戰斗在危險的第一線,保障了整體救災行動的順利進行。水位下降了,官兵們繼續幫助群眾恢復家園。
7月26日上午7時59分鎮遠縣興隆街。
7月26日上午7時59分鎮遠消防中隊值班室到接到群眾報警,稱鎮遠縣興隆街發生洪災,已有多家商鋪被淹,情況十分緊急。接到報警后,鎮遠中隊指導員吳春陽迅速帶領15名官兵趕赴現場救援。到達現場時,天空還下著大雨,受災群眾神情凝重,閃露著期盼的眼神。此時洪水已將興隆街全部淹沒,且洪水斷上漲。根據現場情況,中隊指導員吳春陽立即將到場官兵分成三個小組:第一組由吳春陽指導員帶隊負責疏通街道的排洪溝,使街面的洪水能迅速排入河內;第二組由中隊副中隊長張平帶隊負責疏散被困群眾和物資;第三組由實習排長羅亮華帶負責現場警戒和安全觀察。分配完任務后,各組負責人立即分頭行動。在救援行動中,由于洪水將街面淹沒后,排洪口方位不明,官兵就冒著大雨用手一處一處的摸索。群眾和財產物資被困家中,無法逃離,洪水繼續上漲,官兵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中將群眾和財產物資轉移到安全地點,同時幫助過往群眾。經過近三小時的搶險,街面上的排洪口全部打開,水位也逐漸消退,被困群眾和財產物資全部轉移到安全地點。次此救災共搶救財產10余萬元,疏散群眾48人,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民群眾財產損失。
7月26日下午17時30分鎮遠舞陽河。
7月26日下午17時30分,鎮遠縣由于連夜暴雨影響,縣內舞陽河水位猛漲,河道內一艘重達35噸采砂船,由于固定措施不到位,下游的鐵路橋和電站水壩面臨著撞擊的嚴重威脅。黔東南支隊在接到報告后,迅速調派鎮遠、三穗、劍河消防部隊前往現場參加救援。19時43分,黔東南州消防支隊長王國利、副參謀長楊啟成趕到了災害事故現場,立即與先期到達現場的黔東南州副州長、政法委書記張仕福,鎮遠縣縣委常委、副書記王輝,鎮遠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林昌富,鎮遠縣縣委常委、縣人武部政委司大偉,鎮遠縣副縣長潘成輝,鎮遠縣青溪鎮書記陳一凡,鎮長段向東,副鎮長夏文斌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成立了現場總指揮部。根據現場的情況,指揮部決定通過鐵路橋迅速到達對岸,利用三穗縣消防大隊攜帶的皮劃艇運送人員上船后,用鋼絲繩對船體進行牽引固定。在經周密部署后,救援行動全面開展。由于河水湍急,救援十分困難,消防官兵經過無數次行動,與洪水搏斗長達6個小時,歷經萬難才成功將重達35噸的船舶栓住固定在岸,確保價值達250余萬元的船舶和下游電站大壩的安全。
7月26日13時15分地點,鎮遠縣鎮遠縣東關加油站。
連日的暴雨越來越兇猛,鎮遠縣鎮遠縣東關加油站旁發生山體滑坡,沖垮了一處民居,戶主雷安全一家3人被困屋內,無法逃離。110民警和周圍群眾先將雷安全及其愛人救出,送往醫院進行治療。但其外孫女仍然埋于倒塌的屋項下,一塊預制板直接壓到她的腿部。而且磚墻隨時還有倒塌的危險,被沖斷的自來水供水管處不斷往外冒水,隨時有可能有漫過小女孩頭項。小女孩的哭聲痛絞著使在場的每一個人。由于場地的限制,無法使用起吊工具,迅速到場的消防官兵、民警及群眾徒手將一塊塊的木板、石磚挖出來。小女孩的哭聲漸漸變弱,當剩下最后壓在小女孩一塊預制板時,施救人員更加小心,他們先將繩索連接在預制板牢固,再用木棒將緩緩抬起,旁邊人員迅速將小女孩救出。
在場120急救人員立即將小女孩送往醫院。
7月26日0時50分至27日7時40分,黃平縣重安鎮。
7月26日0時50分,黃平縣重安鎮發生洪災,水位逼近重安大橋,江心樓一帶居民被淹,情況萬分危險。洪災發生后,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州長李飛躍就救援行動分別作了重要指示,分別調出消防、武警、公安參戰。在州消防支隊副支隊長鐘文祥以及黃平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消防部隊奮勇當先,不怕犧牲,英勇搶險。
26日13時,黃平消防大隊全體官兵奉命到達重安鎮,大隊立即派出5名官兵對加油站現場進行偵察,并詢問了解現場情況。根據偵察報告,該加油站地基已下陷,加油站房屋開裂,站內一共有3個油罐,分別存放有20噸柴油,18噸93號汽油,10噸90號汽油,三個油罐成品字型安裝擺放,目前已有兩個油罐發生傾斜,情況危急。到場的縣政府李俊副縣長迅速組織成立臨時指揮部,立即分析部署處置方案,與此同時要求消防大隊官兵進行現場警戒,設置水槍陣地,并隨時準備處置垮塌造成的險情,公安、武警人員負責疏散周圍的群眾和交通管制,等待州消防支隊和州石油公司等增援力量到達后,對罐內油料進行導罐轉移。14時10分,加油站站房發生部分垮塌,大隊再次排出3名官兵進行現場偵察,發現加油站建筑左側發生垮塌,但油罐區未垮塌。
15時5分,州消防支隊鐘文祥副支隊長率凱里特勤隊員,州石油公司賈經理帶領的專家組和轉移油料的3輛油罐車到達現場。增援力量到達現場后,經州消防支隊鐘文祥副支隊長、黃平縣李俊副縣長、州石油公司賈經理現場研究決定,立即實施導罐轉移油料。決定在導罐過程中,由電力部門負責導油泵的電力供應,消防特勤組和州石油公司各派一名人員在采用安全繩保護的情況下深入罐區,將導油管插入油罐,用2臺導油泵同時進行導油,縣消防大隊官兵負責設置水槍陣地保護。18時左右,支隊特勤組由于有新的特勤任務,鐘文祥副支隊長在向大隊領導作詳細安排完處置程序及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后,撤離重安鎮。20時5分第一個油罐內的油料被導完,20時35分第二個油罐內的油料被導完。這時又由2臺油泵同時對第三個油罐進行導油,23時50分,最后一個油罐內的油料被導完。油料被安全導完后,現場指揮部考慮到夜間能見度較低,操作不便,容易發生危險等情況,決定停止救援,待天亮后進行吊罐處理。為防止加油站在夜間發生垮塌,油罐墜入河中因碰撞發生燃燒或爆炸,指揮部決定先將加油站周圍的居民疏散,然后對現場沿河一帶進行警戒,并由消防大隊負責收集廢舊輪胎,在距加油站處河道下游100米左右的橋墩上設置廢舊輪胎,防止油罐沖下來撞擊橋墩引起燃燒或爆炸。
27日7時40分,現場指揮部對起吊油罐方案進行了部署,但經幾次試調都未成功。最后采用挖掘機挖掉油罐一側的沙土后,由挖掘機牽引油罐,再用吊車將油罐吊出。此方案經水利專家、凱里公路技術人員對罐區現場進行認真觀察勘測,確定此方案可行。15時,挖掘機到位,在開花水槍的掩護下,挖掘機將柴油罐的左側沙土逐步挖掉。16時,鋼絲繩再次將油罐系牢,挖掘機牽引了一下,油罐動了,16時9分,第一個油罐被順利牽引到路邊,隨之吊車把油罐又吊到公路內側的安全地帶。16時37分,17時6分,第二個、第三個油罐均順利牽引到公路邊。18時,三個油罐全部被吊車吊至安全地帶。在挖掘機和吊車挖沙土、牽引、吊離的整個過程中,消防大隊設置的水槍陣地用開花水槍和噴霧水槍射出的水始終沒有離開過可能產生火花的地方,保障了起吊安全。油罐到達安全位置后,大隊官兵又利用手抬機動泵抽水并向油罐內注水,20時40分,隨著最后一個油罐內水的溢出,宣告“7.26”重安搶險救援行動圓滿結束。
“7.26”黃平重安救援消防部隊共出動人員40余人,車輛12輛次,疏散人員360余人,歷時兩天兩夜,挽回了近8000余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近50余萬元。
上一篇:天柱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80名
下一篇:買彩票 天柱中出一注800萬元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