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鎮婦女代表龍合敏榮獲“黔東南州勞動模范”稱號。此消息一出,立即刷爆朋友圈,引發大家的議論和轉發。榮譽獲得者龍合敏激動地說:“能獲此殊榮,是各級黨委政府對我的肯定,它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離不開我基地工人們的大力支持,我將繼續保持創業初心,為我的種植戶做好后續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應有力量”。
回顧創業之路,充滿艱辛與感動。“2016年下半年,我在僅有20萬元資金下,通過四處籌借80萬元,共計投入100余萬元創業資金,在翁巖村租地30畝發展果樹苗培育種植,雖有起色,但基地仍存在資金運轉不足、土地流轉困難、種植難成規模等實際問題。翁巖村黨支部了解我實際情況后,積極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申報項目,經過多次與上級扶貧部門協商,于2018年成功為我的果園基地爭取獲得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資金110萬元,還協助基地調解土地流轉糾紛、用工推薦、利益聯結等,組織大批農技專家到我果園基地技術指導。現基地面積已達105畝, 主要經營有五月脆、一點紅、脆紅李、峰糖李、半邊紅、冰糖李等各類果苗、批發銷售精品水果,產品遠銷重慶、四川、湖南、廣州、浙江、義烏、余慶、甕安、都勻等地。苗圃最忙的時候可吸納100多工人,一般70-80人,最少30人,每人最低工資不低于2000元/月,技術員達1萬元/月。2018年純收入8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55戶169人,每人500元,村集體分紅1萬元;2019年利益聯結55戶156人,分紅金額7.8萬元,每人500元。沒有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撐,沒有各級黨支部的鼎力相助,我的基地不會發展這么迅速”。龍合敏飽含深情的說。
依托“黨支部+產業”發展模式,平溪鎮充分發揮支部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能人聚在產業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在紅龍村、大寨村、平溪村規模發420畝茭白種植基地、紅龍村規模發展618畝百香果種植基地(其中套種食用菌230畝270萬棒)、農豐村規模發展100畝特色養殖小龍蝦基地、翁巖村規模發展105畝翁巖村龍匯源精品水果種植基地,完成林下養雞出欄14.227萬羽,存欄11.37萬羽,林下養蜂1421箱,林下種植中藥材1085畝,林下養羊130只。
“下步我們將結合我鎮各村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重點圍繞一千畝茭白、一千畝百香果、一千畝精品水果、一千畝林下經濟、一千畝水產養殖“五個一千畝”做好產業大文章。 過不了幾年,踏進平溪大門,道路兩邊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梨花樹下雞鴨成群、稻魚飛躍,再往深里走,寬闊整潔的大道、明亮潔凈的安置點、井然有序的農貿市場錯落有致,極目遠眺,一望無際、綠綠蔥蔥的茭白基地、百香果基地、黑木耳基地舒緩眼瞼和身心,平溪護城河潺潺流動,山上牛羊成群、雞鴨遍地、勤勞的蜜蜂無憂無慮的采著精品水果的花蕊釀造花蜜,百姓家門口有活干、家里有冰箱、空調等現代家電,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整個院落時刻充滿歡聲笑語,勝似世外桃源”。平溪鎮鎮長沈大萍無比憧憬地說。(唐碧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