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姚瑤)3月4日晚,高唱著軍歌的一支身著橄欖綠的隊伍抵達侗鄉
據了解,這支隊伍是黔東南武警支隊的152名官兵,一個多月來,這支部隊轉戰
3月5日一大早,152名武警官兵征塵未洗就投入戰斗,大隊人馬開進
東關村一組組長告訴記者,該組有32戶,人口102人,全組男勞動力只有7人,其余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從物資堆放地點到東關村一組,有5公里之遙,徒手行走都得花一個小時,搬運笨重水泥電桿在崎嶇山路則是困難重重。
武警官兵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搶著干,連日來的超常施工,官兵們大都出現了肩頭紅腫、手腳拉傷,但為了讓侗鄉人民早日恢復光明,官兵們咬牙堅持著。黔東南州武警支隊長顏邦明、參謀長石義明身先士卒,總是走在最危險最艱難的地段。在貓沖,搬運1號電桿需要從水田里通過,初春的水田,水冰泥涼,可官兵們毫不猶豫的脫掉鞋襪,涉水而行;在3號電桿處,近90度的陡峭山坡象攔路虎一樣橫在官兵們的面前,已經連續5個小時沒有休息的官兵們迎難而上,喊著豪邁而鏗鏘的號子將1200多斤的電桿生生拉上山頂。
剛從云南曲靖入伍的新戰士馬橋云,剛剛從凱爐線搶修回來就投入到援建
據黔東南州武警支隊長顏邦明介紹,他此次參加援建電網災后重建的官兵,許多是剛入伍兩個多月的新兵,年齡大都在18歲左右,身體正處于成長階段,承受這么沉重的體力活,對他們來說,是很苦的,可他們沒有一個喊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