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4月24日中午,“沿著歌聲走貴州”的外籍專家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臺長王明華、各網絡媒體記者一行40余人乘機抵達黎平,與先期趕到黎平的省內各媒體記者匯合,開始了第一天的采風活動。
當天下午,專家們一行下飛機后在黎平縣飛龍洞景點就餐,然后直奔肇興侗寨。在寨門口,專家們喝了攔路酒,欣賞了侗族風情“抬官人”,還欣賞了侗族大歌男生合唱、女生合唱、男女混聲合唱,尚重琵琶歌、洪州琵琶歌、侗族大琵琶敘事歌及侗族笛子歌、木葉歌等歌曲,觀看了侗族踩堂舞、侗族服飾展示,吃了侗家長桌飯。在整整4個多小時的活動中,無論侗家人婉轉的歌聲,還是侗族女孩們頭上戴的一朵小花,還是她們手中的一把小花傘,都讓專家們陶醉。在吃飯時,西班牙專家何力歐、朝鮮語專家高光樹、土耳其專家厄茲江·布澤等人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大聲說“我愛中國”。而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家網站、報紙、電視臺、電臺的幾十位記者,也被黎平侗鄉風情深深陶醉。
西班牙專家何力歐在肇興侗寨門口喝到欄門酒時,連夸“好喝”。在觀賞完侗族風情,聽完侗族大歌后,他激動地告訴記者,他走過中國的很多地方,一直想在中國尋找一個晚年定居的地方,但一直沒有發現,今天他終于找到了,這就是肇興。何力歐說,一進侗寨喝到侗家米酒,就產生了想留下來的念頭。肇興最打動他的不是建筑,是歌聲。侗歌能讓他平靜下來。“侗歌雖然有高音有低音,但他們發聲整齊,非常和諧,我想,從這歌聲的和諧中能想象到這兒的人們一定愛和諧。侗族大歌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民族音樂的窗口,使我的好奇心在不斷加重。”
“這里的人文環境很好,民族文化很有特色!”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馬來語專家阿蒂亞說。到肇興不過一個小時,但這里優美的自然景色、侗族同胞的熱情好客、猶如天籟的侗族大歌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阿蒂亞告訴記者,除了肇興侗寨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干凈整潔的環境,讓她感興趣的還有獨具特色的侗族建筑和文化風情,她將向她的祖國重點推薦侗族的文化風情。
廣州電視臺《周末導游》欄目編導梁榮仁告訴記者,他們于4月19日到黎平,作為旅游節目,此行的主要目的便是向觀眾宣傳黎平的風土人情,以及旅游文化。他說“我們先后前往黎平翹街、飛龍洞、天生橋,以及肇興的風雨橋、鼓樓等地拍攝外景,被當地的原生態美景和質樸的民族風情深深地吸引。此行,真是醉倒在侗鄉美景中。”(沈仕衛 曠光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