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近日,筆者從
據知情人介紹, 31日上午8點50分左右,年過六旬的離退休老干部唐某來到
見老人家將信將疑,青年男子只好領著他打的來到縣財政局“證實”此事。剛到縣財政局樓下,青年男子說是今天局里正好開會,先問下情況后再說,省得老人家上樓費工夫,隨即掏出手機往樓上打電話。一會兒過后,從財政局大院里走出來兩位“財政局工作人員”,“熱情”地對老人家說:“確有國家財政撥款補助離退休老干部之事,不過局里正在開會很忙,您老人家就不用上樓了,索性你把前期費用先交了,我們會及時按1:4的比例返還兌現。”老人家見“財政局”的三個同志都這樣講,便開始放松了警惕。思索一會兒后,老人家便決定馬上去取來交。
當天上午大約9點半,在三位年青人的陪同下老人再次來到農行,要求將存折上的2.4萬存款全部取出。當班營業員譚麗瓊見老人剛存錢還不到一小時又要全部支取,感到有些蹊蹺,便有意地問取這么多錢干什么。老人好像有難言之隱,心情開始煩躁,執意要馬上取走。而后,譚麗瓊發現有三位行跡可疑的男子緊跟在一旁與老人嘀咕,卻一直沒有辦理任何業務,神色明顯緊張,她更覺得不對勁。譚麗瓊便再次提醒老人家說,按“規定”取上萬元的現金,須讓家里人一起來。老人無奈之下,只好把女婿的手機號碼告訴了她,譚麗瓊隨即撥通了電話。不久,老人女婿真的趕到,三名男子見勢不妙,便找了個借口逃之夭夭,行騙未遂而終。
譚麗瓊隨即又當面電話咨詢了縣政局,相關負責人稱并無此事,老人這才醒悟過來,感激不已。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專門利用部分老年人反應相對遲緩、對政策了解不及時的弱點,不擇手段行騙。在此,筆者要提醒廣大群眾,遇到類似情況時一定要多留心眼,隨時提高警惕,以防上當受騙。
(何洪道 歐陽家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