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北京專稿/記者 喬曉會】5月22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即將完成。
本次改革主要涉及四個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是完善詢價和申購的報價約束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見稿》仍保留了詢價過程中二次報價的方式。
其中規定:“詢價對象應真實報價,詢價報價與申購報價應當具有邏輯一致性,主承銷商應當采取措施杜絕高報不買和低報高買。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根據發行規模和市場情況,合理設定每筆申購的最低申購量。對最終定價超過預期價格導致募集資金量超過項目資金需要量的,發行人應當提前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用途。”
第二方面為優化網上發行機制,將網下網上申購參與對象分開!叭我还善迸涫蹖ο笾荒苓x擇網下或者網上一種方式進行新股申購。”
改革的第三方面主要圍繞保證中小投資者的網上申購公平進行,規定“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根據發行規模和市場情況,合理設定單一網上申購賬戶的申購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
這一方式改變了之前在討論中,曾經按照不同發行規模具體設定單一股票投資賬戶申購額度的做法,而是給出了原則上的規定,由發行人和承銷商自行決定。
最后,《征求意見稿》要求“加強新股認購風險提示,提示所有參與人明晰市場風險”。
正如《財經網》此前報道,本次改革并沒有推出存量股發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存量發行是原有股東將股份變現,資金流向原有股東而非上市公司,與我國市場長期以來的實際情況不同,需要一定的時間統一認識。此外,存量發行法律上還有限制。對存量發售問題,證監會將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待市場條件成熟時再擇機推出。
根據《公司法》第142條規定,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因此,存量股發行后即可上市不符合《公司法》的要求,如果一年后流通轉讓,又失去了存量股發行的意義。
在《征求意見稿》中,此次改革的原則是,堅持市場化方向,促進新股定價進一步市場化,注重培育市場約束機制,推動發行人、投資人、承銷商等市場主體歸位盡責,重視中小投資人的參與意愿。
證監會在闡述本次發行制度改革的目標時表示,希望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得到優化,買方、賣方的內在制衡機制得以強化;提升股份配售機制的有效性,緩解巨額資金申購新股狀況,提高發行的質量和效率;在風險明晰的前提下,中小投資者的參與意愿得到重視,向有意向申購新股的中小投資者適當傾斜;增強揭示風險的力度,強化一級市場風險意識。
一位大型券商資本市場部人士表示,上述《征求意見稿》在弱化行政約束、培育市場約束的方向上邁出了一步,目前尚不清楚監管機構是否會出臺細則。
不過從《征求意見稿》的內容顯示,本次改革并不徹底,包括之前市場一直以為的網下“一次詢價”未能實現,而仍然采用詢價報價和申購報價兩次報價的方式。
此外,本次改革并未觸及發行時間窗口控制問題。由發審會通過后,發行部門的批文被認為是監管部門控制發行節奏的“利器”。但這一批文本次并未取消。此前多家券商機構在與證監會討論此事時,曾建議監管機構可做出明確承諾,即在發審會通過后幾個工作日內可下發批文。但這一約束性建議,也遭到了監管機構的反對。
本次征求意見從即日起到6月5日為止。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本次征求意見結束并正式發布后,即會安排新股發行。意味著新股發行不久將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