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今年的線椒不愁賣,這幾天每天都有車子在村口收購,每斤2.8元,少了我們都不賣,今年我種植了5畝,少說也有1萬多元的收入。”近日,筆者在黃平縣苗隴鄉平安村,看到了頭戴斗笠、腳穿布鞋、滿臉黝黑正在地里采摘線椒的農民楊阿衣,她用濃重的苗音自豪地告訴筆者。“今年雖然后期比較干旱,但是我種的線椒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在谷隴鎮、苗隴鄉等鄉鎮一些村寨,筆者看到很多農民都在田間地頭忙碌,采收成熟的線椒和小米,呈現出一片豐收的大好景象。
據了解,2009年初,黃平縣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好2009年農業工作的意見》,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陸軍為組長的農業工作組,決定大力發展黃平縣10余個特色產業,多次召開小米和線椒產業發展協調會議,并在谷隴等鄉鎮種植了5000多畝小米和線椒,落實了責任人和技術干部。
據悉,線椒和小米為黃平獨有。線椒主要生長在黃平縣谷隴、黃飄、苗隴一帶,以“細”、“長”和“辣”而得名,其種子在其他地方種植就沒有這一特點。黃平小米主要生長在黃平縣谷隴、苗隴一帶,其糯、香,口感較佳,多為“黔五福小米鲊”收購。由于這兩個品種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縣委副書記陸軍多次組織綜合考察省內外市場后,為促使農民增收,決定在黃平縣南面鄉鎮大力發展這兩個特色產業。
經初步統計,黃平線椒畝產在1500斤以上,小米畝產在450斤以上,預計總產量達700萬斤和200萬斤以上,靠種植線椒和小米戶均增收800元以上。從總體上來看,黃平縣今年線椒和小米生產呈現面積擴大、單產略增、總產增加、優質率提高的態勢。
(金延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