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楊秀權 通訊員 潘興隆)“賣了十幾年菜油,想不到現在還成立了協會、申請了商標,這下我們村的菜油更好銷了。” 和大伙一樣,對于縣里打造紅梅原生態菜籽油一條街這件事,黃平縣舊州鎮草綠坪村村民潘洪彪一直興奮不已。
草綠坪村是貴州省新農村百村試點之一,地處黃平至甕安交通要道舊州萬畝大壩片區。該村油菜種植及加工歷史悠久,現有種植面積1650畝,種植戶900余戶,加工戶25戶,年加工油菜籽量4300余噸,年出產菜油量1300余噸,年均種植收入160余萬元,加工收入170余萬元左右。優良的環境條件和地道純正的加工方式使這里的菜油清亮自然、香味獨特,原生態氣息濃郁,每天縣內外慕名前來購買菜油、加工菜油的人絡繹不絕。
為形成規模化生產經營,黃平縣委、政府將該村菜籽油進一步打造成知名品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今年下半年來,該縣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縣新農辦等相關部門實施,幫助該村組建菜油協會、加工戶統一掛牌、菜油統一包裝和“草綠坪”牌商標注冊、推廣“渝黃4號”油菜新品種、農戶技術培訓等,著力打造草綠坪紅梅原生態菜籽油一條街,以此為支點帶動全縣油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該村菜油種植、加工產業科技化、規范化步伐明顯加快,加工量迅速增長,日均加工12000公斤油菜籽,并助推了全縣油菜產業的發展。據介紹,在全縣6.8萬余畝的“雙低”油菜種植面積中,該村的加工吞吐量就覆蓋了3萬余畝和16800余戶油菜種植戶。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