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州州委常委、州委統戰部部長楊宏遠
穿著民俗傳統服飾的苗族姑娘在給游客送上米酒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古城被舞陽河環繞
杉木河漂流自助游被稱為是“中國第一漂”
據東方網消息 90年代看四川,后十年看云南,再過十年就得看貴陽的黔東南。”這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州委常委、州委統戰部部長楊宏遠對“原生態”旅游的看法。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苗寨里請來自上海的旅游團吃完長桌宴、喝過米酒后,楊宏遠接受了東方網記者的專訪。
民俗與風光:“老黔東南”推薦六大必去景點
提到貴州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黔東南州),就不得不與“原生態”旅游聯系在一起。楊宏遠告訴東方網記者,該地區擁有著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苗族和二分之一的侗族,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是一大特色,此外原始的自然風光也十分難得,“雷公山、云臺山、舞陽河、杉木河、鎮遠古鎮、西江苗寨……這些都是我認為值得一去的地方。”
以西江苗寨為例,依山而建的千戶苗寨超過1259戶,5600多人,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苗寨,“這里的居民一直完整地保持著傳統的民俗民風,苗族特有的服飾和歌舞、香甜可口的苗家美食和米酒……這些東西在城市里永遠見不到。”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級原生態旅游目的地。”楊宏遠向東方網記者舉了兩個例子說明當地的環境是如何的好,“全州有四百四十萬人口,百歲老人就有197位……你在杉木河上漂流,喝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礦泉水。”
開發與保護:縣縣通高速景點車程不超過1小時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用到黔東南州身上再合適不過,楊宏遠坦言交通問題曾是制約此地旅游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現在隨著進入西江苗寨的公路修建成功,“從今年4月1日開放至6月1日,短短3個月的時間,就有16.5萬人次游客,綜合收入超過兩千一百多萬。”
在今后的五年中,包括景區之間的二級公路、縣與縣之間的高速公路都將會開通,“我們的目標是做到游客在每個景區間的路程不超過1小時。”楊宏遠告訴東方網記者,在大力改善交通、繼續提升旅游景點的服務水平的同時,如何保護好這些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民俗民風是目前擺在黔東南州的難題,“我認為這是一個認識問題,我們必須要老百姓認識到自身文化的價值。”
據介紹,為保護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建筑群的真實性和整體性,雷山縣建立“分紅”機制,景區將從門票收入中提取10%的比例,采用評分制的辦法對吊腳樓進行“分紅”,平均每戶人家能拿到近2千元的“獎金”。
接軌大上海:開通航線與公路世博會上唱侗歌
“我們已經確定在世博會期間,會有100位侗族姑娘將在上海世博會園區內現場表演侗族大歌,這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音樂。”楊宏遠還透露,世博會的一個分論壇就設在黔東南州的西江縣,主題已初定為民生文化和生態旅游。
為了更好地方便上海及華東地區的游客來到黔東南州觀光,目前,上海至昆明的65號高速公路已經通車,滬昆高速鐵路也將于年底開通,屆時從上海到黔東南州僅需要7個小時,黎平機場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開設直飛上海航班,黔東南州的另一個機場黃平機場也正在建設當中。
“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目前已經超過了農業,占黔東南州GDP的30%,隨著交通的便利和景點的日趨完善,我們也要做長三角的‘后花園’。”楊宏遠說。
(霍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