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熟悉凱里的人都知道,仰阿莎廣場一到周末就人山人海。雖然近日夏日炎炎,但仍有眾多顧客在琳瑯滿目的各類飾品中往來穿梭,場面好不熱鬧
傳統也時尚
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記者從一個熱心攤主吳姐那里了解到,她做民族手工藝品生意十四年了,手工藝品都是由自家手工制成,現在顧客的要求提高了,不僅要有民族特色,而且還要實用美觀,在傳統工藝上注入了更多時尚新潮的元素,比如包包,以前只有肩挎和手提等比較簡單的款式,現在有肩挎手提雙用包、里外兩用包、折疊錢包、小錢袋等;以前包包的設計都用單層布做成布袋狀,現在的包包,有的包里有硬的襯子,有的鑲有特制的包邊,把包包襯成了方枕狀、梯形體狀、月牙狀等。吳姐說還常有人上門訂貨,工藝品的樣式由顧客和她們商量著設計圖案花紋,這些時尚的手工藝品和“顧客至上”的理念讓她的生意越來越火。
剪紙大世界
一個小小的攤位前,游客格外擁擠。攤主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苗族阿婆,她所經營的是刺繡模板剪紙。據這位阿婆介紹,她來自臺江施洞,從十三歲開始從事剪紙設計,至今已經有幾十年了。全國各地常常有人慕名而來,請她幫忙設計圖紙。她所設計的剪紙受到外國及香港游客的喜愛。據了解,這樣的剪紙圖案每套能賣到兩百元以上的價格。苗族阿婆家年收入達萬元以上。
手機訂貨品
記者在市場里很快被一位身穿苗族服飾的婦女所吸引。她正對著手機說:“你要的蠟染我都按你的要求做好了,你快過來拿吧!鼻嗄旰芸熠s到,隨便打開一幅蠟染看了看,滿意地把660元錢給了苗族婦女。
“現在生活條件逐步好轉,寨子里大部分人都用上了手機,有些老顧客要買蠟染打個電話訂貨就行,不用像以前一樣每星期來回跑。”苗家婦女告訴記者。該婦女來自榕江縣塔石鄉,來該市場賣蠟染已有10余年,以前每星期來市場賣蠟染來回要花上三十多元車費,既浪費車費又浪費時間。但自從用上手機后,老顧客買蠟染大多打電話預定,改變了以前的經營方式。
(龍曉慧 楊菁 楊玉婷 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