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陸書明 記者 李麗娟)8月12日9時許,黎平縣社會各界的賢達人士到南泉山踴躍捐款,修復南泉山佛教文化園。僅兩個多小時,就捐得14.71萬元。
南泉山自古以來就是黎平的文化圣地,是黔湘桂三省邊區人民群眾經常朝拜之地及黎平縣城人民休閑健身的場所。南泉山寺始建于明朝初期,包括大雄寶殿、靈宮殿、寶頂庵正殿三個主體部分,過去大雄寶殿內銅塑佛像、菩薩、十八羅漢、匾額、楹聯、名人書畫及藝術雕刻應有盡有,宮殿巍然雄壯,格調獨具。山上有八景:古松若虬、曲曲盤空、石龍吐水、桂苑秋香、雙井靄霧、空中樓閣,孤頂浮嵐、夕陽返照,典雅古樸。大殿左側的山泉水,酷暑飲之極其清涼。山上樹木蔥籠,古樹繁多,四季常青,經歷代僧侶的努力,山寺在黔湘桂極富盛譽。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數百年來,南泉山寺歷經了風風雨雨。明朝初期,由于戰亂被毀;1606年黎靖參將李思忠倡議并捐款重建;1796年重修;1950年寶頂庵正殿被毀;1958年靈宮殿被拆,1962年縣人民政府重修禪房,但“文化大革命”中一場洗劫,整個大雄寶殿一應俱毀。1985年貴州省政府撥款3萬元,整修了大雄寶殿部分建筑,同年,黎平各族各屆人士捐款整修了上山的道路,重建了“南泉亭”、“點蛟亭”等建筑;2002年縣人民政府鋪砌了上山的步道。
由于建造年代久遠,且多年失修,現僅存的大雄寶殿目前正在忍受白蟻的侵蝕,飄搖欲倒。根據黎平縣旅游的開發和市民文化休閑生活的需要,南泉山景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保護和開發黎平縣城后龍山的呼聲越來越高,將南泉山打造成群眾的文化休閑園勢在必行。鑒于此,有關人士成立了南泉山文化園建設籌備委員會,擬修建南泉山文化園。對捐款500元以上者,除在縣城主街上張榜公布外,名單將公布在功德牌上永世留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