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近年來,貴州黎平縣質監局從優化監管環境入手,加強培訓,樹立典型,大力開展食品小作坊專項整治,收到明顯成效。該局連續兩年被黎平縣政府評為“食品安全監管”先進單位。
據介紹,黎平縣地處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面,交通不便,縣內轄區有25個鄉鎮,絕大多數鄉鎮距離縣城在50公里以上,且通鄉公路大多數都是土公路。60余家小作坊遍布全縣25個鄉鎮。
黎平縣質監局全局人員只有10人,從事食品監管的人員有3人。為了做好對食品小作坊的監管工作,他們首先從優化監管環境入手,一方面爭取得到地方政府對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積極主動向縣政府匯報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情況。自2005年以來,黎平縣政府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非常重視,并在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該局爭取得到其他相關部門的配合與支持。黎平縣質監局將人員少、監管力量不足等情況上報縣政府,縣政府要求縣食安委具體負責與各鄉鎮分管食品安全的鄉鎮長、衛生院長、村干部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質監部門隨時掌握鄉鎮的食品安全情況,解決對各鄉鎮食品安全監管的難題。
黎平縣以侗族人口為主,侗、漢、苗、瑤、水等多民族雜居,從事食品小作坊生產的業主文化知識水平普遍較低,對食品相關知識、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也缺乏了解。因此,黎平縣質監局把對食品小作坊業主開展食品安全相關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當作監管重要工作來抓。自2007年開展食品專項整治以來,每年都召開2次以上的全縣食品生產加工業主食品安全工作培訓會議,組織學習、講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管理政策及措施,使業主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自覺遵守和執行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使小作坊業主對自己的生產加工環境和設施進行有效的整改和提高,該局經過仔細研究,從生產加工的各類食品小作坊中選出生產條件比較好的小作坊進行重點指導和幫扶,使這些小作坊達到整改要求的條件,在各類食品行業中樹立典型,確定統一的整改標準,然后組織小作坊的業主進行參觀交流,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小作坊的不足,及時進行整改。2007以來,該局共組織小作坊業主100多人次,分批互相參觀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使黎平縣的食品小作坊基本衛生條件改造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中國質量報》
(歐陽維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