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承和弘揚民族民間文化,黎平縣以現有的民族文化資源為基礎,重點保護和開發民族民間文化,采取措施有序推進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工作。
黎平縣有侗族人口36萬,為全國侗族第一大縣,侗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豐厚。侗族大歌蜚聲海內外,鼓樓、花橋等建筑藝術獨具特色。2000年,黎平縣在城關鎮四小、巖洞中學、巖洞小學、肇興小學等校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教學試點活動,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把民族歌舞、戲曲、樂器、建筑、服飾、飲食、民俗、體育等引入課堂,極大地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容。2006年,全縣各級各類中小學全面推行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該縣編印的一至四冊15.8萬冊《民族文化知識讀本》免費發放到在校學生手中。
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以來,由于它貼近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全縣適齡兒童的入學率,鞏固率,而且各級中、小學校取得喜人效果。2004年巖洞中學藝術團赴昆明參加全國第三屆“博藝杯”童聲合唱節,獲金獎;2006年由城關四小、巖洞中學與口江中學的學生組成少年合唱團參加廈門國際合唱節比賽,榮獲世界金獎;2007年黎平縣侗族大歌教師合唱團赴廣東省中山市參加全國首屆歌頌社會主義新農村合唱大會,榮獲金獎;雙江中小學生參加在廣州舉辦的全國民運會表演賽中榮獲金獎;2008年黎平縣教師侗族大歌合唱參加奧地利第五屆國際合唱節團榮獲金獎,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揚和傳承;2008年應共青團中央邀請到石家莊市參加少兒春節晚會;同年應湖南電視臺邀請參加《天天向上》節目錄制。
通過積極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教學,使侗族青少年普遍接受原生態民族文化的教育,極大地促進了原生態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2007年黎平縣巖洞中學等四所學校被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民委列為“貴州省首批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
(吳興文 張中俞 周光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