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盤縣英武鄉信用社。前來取款的農民排成長隊,正在排隊的馬場鄉魯木村彝族婦女毛明飛說:“為了取186元的涉農補貼,我一大早就趕來了,到現在還沒取到。”她所在的鄉里沒有銀行,從家到英武鄉有35公里,來回車費就要四五十元。
由于離銀行遠,該縣很多農戶的補貼、由銀行代付的烤煙款無法及時兌現,有的幾年才取一回。出售農產品所得的現金放在家中又不放心,有農戶的現金藏在煙囪里被燒毀,有的放在床下被老鼠咬爛,有的混在谷堆里忘記后被機器絞碎,這樣的傷心事不勝枚舉。
省銀監局去年8月的調查顯示,我省1449個鄉鎮中尚有250個鄉鎮未設金融機構,鄉鎮金融服務空白率達17.2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7個百分點,有400余萬農民不能就近享受金融服務。榕江縣兩汪鄉農民到最近的樂里信用社有25公里,每年全鄉村民往返樂里信用社存、取、貸款需要車費等費用20萬元左右。農村金融服務落后導致農民獲得金融服務的成本高,已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障礙,制約了新農村的建設,進一步拉大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今年盤縣普田鄉油菜受霜凍災害損失嚴重,國家給當地農戶發放了油菜籽補貼。該鄉三村六組60多歲的村民保安榮獲得補貼20多元,他步行幾公里山路后又花5元車費到達保田鎮信用社,第二天下午才取到錢。
目前,我省金融機構空白鄉鎮主要分布在50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鄉鎮。黔東南州26個金融機構空白鄉中有17個鄉分布于黎平、從江、榕江3個以農業為主的縣,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畢節地區37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中織金縣就有14個。黔南州有71個農村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占全州鄉鎮總數的一半左右,是全省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率最高的地區。
距銀行遠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困難。一些農民要到30公里外的附近鄉鎮辦理存款、取款、貸款、匯款等業務,往返一趟需三四十元車費。要兌現農業直補、退耕還林補助、公益林補助等國家涉農補貼,除去路費所剩無幾。而這些鄉鎮農民的貸款量更低,有的全鄉還不足100萬元貸款,30%的農民從未踏進過銀行的大門。當地政府擔心農村金融服務的缺失會影響國家惠農政策效果,強烈要求設立金融機構解決農民存貸難。
銀行設置營業網點,需要進行成本核算,若營業網點的收入不足以彌補前期投入和運行成本,網點就無法繼續開設。據調查,空白鄉鎮的經濟發展均較落后,經濟總量小,農民增收難度大。受成本、安全標準等因素制約,要消除鄉鎮金融服務空白面臨很多困難。全省250個空白鄉(鎮)中多數鄉曾有農村信用社網點,2003年前后,因業務規模小、經營成本高、歷年掛賬虧損多、安全設施不達標、多項風險評價指標達不到監管要求而被陸續關閉。
(朱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