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臺江縣堅持以“項目扶持進村、產業發展進村、科技服務進村、干部幫扶進村”的“四進村”為抓手,深入扎實開展農村“一戶一技能”創建活動,極大地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項目扶持進村:結合縣情實際,積極抓好“短、平、快”發展項目,突出培育了種桑養蠶、綠茶種植兩大龍頭產業,實施了稻田生態養魚、大棚蔬菜、葡萄、楊梅等產業建設項目8個,力促農民在學中干、在干在學,基本達到了“學用”轉化效果,逐步實現了創建活動的“五個一”目標要求。
產業發展進村: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共整合各涉農部門項目資金422萬元投入建設桑蠶、綠茶、稻魚、大棚蔬菜等8個產業的發展以及示范村基礎設施的改善。目前該縣共有桑蠶種植面積近3000畝,惠及648戶。去年養蠶2709張,產繭110.2噸,實現產值220萬余元;綠茶種植面積1100畝;實施稻田生態養魚6400余畝;鞏固提高以金秋梨、楊梅、枇杷、葡萄等為主的綠色優質果品生產基地4萬余畝;培育發展了梅影村122畝大棚蔬菜生產基地,全縣初步形成以桑蠶、綠茶、蔬菜、金秋梨、稻魚、瓜果、中藥材等多種經濟產業并抓的發展格局,并且效益凸顯。
科技服務進村:針對群眾科學文化素質不高、旅游發展知識和農業技能不足、農業生產科技含量較低、增收門路狹窄問題,縣旅游局、畜牧局、農業局等部門密切配合,大力組織種養大戶和旅游接待戶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和旅游從業知識培訓。共投入培訓資金18.64萬元,完成各類技術技能培訓480期,參加培訓群眾22560次,印發各類培訓資料40898份,提供科技圖書16726冊、光碟1000余套,8個鄉鎮30個村建立了30個農家科技書屋,培養了天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專業大戶和旅游接待戶。目前該縣“農家樂”接待戶461戶,年總收入可達110萬余元。通過科技服務進村,不斷地增加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干部幫扶進村:為加強人力、物力、智力投入力度,廣泛開展科員以上黨員干部與農村“結對子”幫扶,全縣805名科員以上黨員干部與990戶農民群眾結成了幫扶對子,23名縣級領導和115個縣直部門單位對全縣156個村進行定點聯系幫扶,傾力為群眾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出謀劃策”。去年來,全縣各部門單位和干部以及駐村工作組為聯系點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出謀獻策4500條,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2600個,送給農民群眾化肥100余噸。目前,全縣掌握一門以上致富技能的戶數達8500多戶,掌握一門以上致富技能的勞動力數12836人,掌握二門以上致富技能的勞動力數3886人,基本實現了“人人有致富技能,戶戶有增收門路,家家有經濟收”的目標,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