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記者到天柱縣城采訪,所見所聞令人刮目,白日里大道通衢車水馬龍,夜幕中燈海霓虹流光溢彩;新建的樓房鱗次櫛比,林立的商鋪令人流連,使人感受到了一種勃然興起的巨變。
事實上,今天的天柱縣城,的確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它坐擁地處湘黔邊界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正朝著力打造黔東湘西結合部“次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
如今的天柱縣城,一個“環境優美、特色明顯、經濟活躍、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的輪廓逐漸浮出。
按照天柱對“次中心城市”的設想,該縣縣城總體規劃是:到2025年,縣城規劃面積達到24平方公里,縣城人口規模將達到20萬,城市化水平達到52%。
天柱位于黔東湘西結合部,與湖南省新晃、芷江、洪江、會同、靖州等縣市接壤,是渝黔通往兩廣、江浙的重要門戶,素有“黔東第一關”之稱。
采訪中,天柱縣委書記文松波告訴記者,天柱打造“次中心城市”的思路,就是要利用天柱位于黔東湘西結合部、四周與湘黔兩省多縣接壤的地域優勢,依托自身“四大產業”的布局與規劃,彰顯“黔東邊貿城”的商貿物流特色,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文松波說,天柱建設“次中心城市”,構建“湘黔邊界特色經濟走廊”不是憑空而起,而是以其地域上優勢的產業群作為支撐的。
這一點上,天柱縣所依托的是發展鋇鹽化工、清潔水電能源、清香型烤煙、純天然茶油等“四大產業”。
以重晶石為原料的鋇鹽化工產業,是天柱的優勢,其重晶石保有儲量1.08億噸,遠景儲量3億噸以上,是我國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重晶石礦床。全縣碳酸鋇、硫酸鋇、硫脲等鋇鹽系列產品的生產加工能力已達到18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鋇鹽加工出口基地。
從群山中一路奔來、波瀾壯闊的清水江,在天柱境內形成了優勢的水能資源,因此,從去年開始,一個總裝機容量為42萬千瓦的白市水電站建設漸成規模,建成后年發電量為12.36億度。這一電站的建成將在天柱形成新的旅游和水產資源。
天柱是全國的“特色優質煙葉示范縣”,出產的烤煙品質可與津巴布韋烤煙相媲美。今年烤煙種植面積達2.2萬畝,建起了一個1000畝的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今后將打造5個萬擔烤煙專業鄉鎮,培育50個煙草產業重點村,樹立10個煙草產業千畝村,實現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收成10至12萬擔的目標。
天柱的純天然油茶生產也加快了步伐,近幾年全縣共完成油茶示范林建設和低產林改造4萬畝,使現有面積達到了18.5萬畝。今后3年內天柱的目標是:建設優質油茶示范基地1萬畝,實施油茶高產品種栽培和油茶低產林綜合技術改造7.5萬畝,建設油茶專業市場,實現油茶產業年創產值7000萬元以上。
以這樣的優勢產業和發展思路為支撐,天柱建設打造“次中心城市”的目標讓人充滿期待。正是圍繞這一發展目標,這些年天柱縣累計投入資金10億元實施縣城的“東進北拓”戰略,使商貿開發區和北部新區建設快速推進,縣城道路建設全面提速,金山大道、中山大道、中心商業街、擎天大道等道路建設項目相繼實施,縣城道路由過去的不足2公里增加到13.6公里。
如今的縣城,“次中心城市”的功能初具雛形,主要街道已完成亮化、綠化、凈化,并在縣城鑒江、朗江交匯處建設了防洪堤及休閑廣場。新建的聯山燕窩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5萬噸。
同時,圍繞“次中心城市”的目標,黔天邊貿城中心市場及綜合批發市場、新時代家居廣場、水果批發市場、省級糧食儲備庫、1000噸農產品氣調庫等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星巖文化苑”、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鑒江風雨橋、河濱路、商業步行街等新建項目陸續進入實施階段。
今天的天柱縣城,一幢幢設計新穎的高樓拔地而起,錯落有致,馬路整潔平坦,商鋪林立,車流如織,每當夜幕降臨,鑒江兩岸華燈綻放,霓虹閃爍,展現出別樣的風情與魅力。
縣城城市形象的提升改變,引起了外界的關注,近幾年,2000多位進入天柱經商的外地人,看好天柱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商貿繁榮、氣候適宜的區位優勢,紛紛在天柱買房置業、投資項目,安心在當地謀發展,有力拉動了全縣經濟的增長。
總投資為55463萬元的縣城路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即將啟動,即將實施長5158米、寬40米的主干道2條,長3900米、寬30米的次主干道1條,總長19182米、寬24米的次干道6條,縣城路網基礎設施建設共新增道路28479米,這比縣城現有的道路總長將增加14.88公里。
在此規劃下,近年內縣城附近的聯山、雷寨、教場、巖寨等村以及社學鄉橋聯、芹香兩個村將有24米寬以上的道路連通縣城,縣城向東南西北四周擴容,其城區面積將由現有的9.8平方公里擴大到24平方公里。
展望未來,縣委書記文松波和縣長楊光杰充滿信心,他們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做大城市規模,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將天柱縣城打造成湘黔邊境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場。
(黃欣 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