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姚學茂)2008年以來,狠抓項目建設,全力推進民生工程,積極破解農村群眾行路難、看病難、求學難、安居難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和優化了民生環境。
實施“修路便民”工程,提高公路等級,解決農村“行路難”。今年實施了高釀鎮至石洞鎮、藍田鎮至甕洞鎮、邦洞鎮角布坳至坪地鎮地妹、邦洞鎮經注溪鄉至槐花坪等4條通鄉油路改造,新建縣城至潤松集鎮、社學鄉至平甫村等通村水泥路,修建通村公路300公里、村組公路76.3公里。全縣新增水泥路、油路130公里,16個鄉鎮中有15個通了油路。
實施“興醫為民”工程,優化醫療環境,解決農村“看病難”。大力推進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新建了9所鄉鎮衛生院辦公住院大樓,共6000平方米;投資168萬元更新了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更好地滿足當地及周邊群眾的醫療需求,使農村群眾就醫“小病不出村,急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實施“重教利民”工程,提高辦學質量,解決農村“上學難”。新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綜合樓1棟;新建特殊教育學校1所;改造3所中學校舍4290平方米,新建、改造6所農村中學學生宿舍樓11961平方米,新建、改造15所農村中小學校舍13460平方米,基本消除了農村中小學危房。
實施“安居惠民”工程,改善居住條件,解決農村“安居難”。建設縣城平安小區3期廉租房276套,總面積16535平方米;實施兩期農村危房改造項目,540戶貧困農民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過上了溫暖的生活;實施了縣城污水處理、輸水管網,社會福利院、社會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站等項目建設;實施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1萬套,完成了縣城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新增電視節目50套,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1處,解決了60個村、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