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 (潘光晨)走進從江,一派繁忙的交通建設景象。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即將通車,貴廣快速鐵路也將穿城而過,從江縣的交通區位優勢——“珠三角入黔門戶,貴州出海要塞”將日益凸現。
翻開從江縣的交通建設史,有那么三個“最后”讓從江縣深深烙上了邊遠落后的烙印:1964年縣城通車,是貴州省最后一個通車的縣;1997年結束了擺渡的歷史,是貴州省最后一個告別擺渡的縣;2002年光輝鄉通車,是貴州省最后一個鄉鄉通公路的縣份。“十五”規劃前,全縣無一寸油路,還有五個鄉鎮未通公路,271個村未通車,全縣公路總里程僅為520公里,農村的物資運輸基本上是靠肩挑背馱,落后的交通成為嚴重制約從江發展的“瓶頸”。
面對嚴峻的交通落后狀況,“要想富先修路”成了歷屆從江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共識,從江交通建設的號角吹響了。縣委、縣政府堅持“圍繞經濟抓交通,抓好交通促發展”的發展思路,致力于溝通兩廣和興建月亮山區大通道為目標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掀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交通建設攻堅戰。
5年來,從江緊緊抓住“一高一快”建設機遇,大力加快交通建設。一手抓新項目實施,一手抓村級路改造和等級提升。2007年到2008年兩年時間,投入到交通的資金就達2.5億元,公路里程達2177公里,建成縣城一流的汽車站,還建成鄉鎮客運站9個,實現了95%的村通公路,40%的鄉通油路,43%的鄉有客運站的目標;2009年,全縣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目標。
經過多年努力,從江縣交通落后面貌有了較大改善,但通達率和通達深度還遠遠不夠。從快捷通道的輻射要求看,整個交通缺乏快速骨干路網,且密度過低,“斷頭路”、“封閉交通”的特點仍比較突出,鄉與鄉,村與村之間的公路網絡還沒有形成,還不能滿足經濟加快發展的需求。
從江縣把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善民生、推動發展的一項惠民工程狠抓落實,使交通運輸條件發生歷史性變化。按照“公路隨需要修建,網絡隨產業布局,等級隨發展提高”的原則,以“貴廣快捷通道”為依托,以國省干道為支干,以縣城和中心鄉鎮為樞紐,加快縣鄉公路改造,抓好斷頭公路、旅游公路和鄉鎮連線公路以及通村公路建設,構建東西連接黎平、荔波兩個機場,南北可以通江達海,縣內鄉鄉可以互通、村村可以聯動的立體交通網絡。
公路網絡不斷完善。“十一五”期間從江縣實現85%以上的鄉鎮通油路,且多數可以互相聯通,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并保證通暢。全面提升至廣西三江、融水,至黔南荔波三條出省及跨地區公路等級。這些配套工程顯著改善從江縣從鄉村到城鎮與高速公路的銜接運轉狀況,實現縣內小交通與快捷通道的大交通的融合。
路網功能最大限度得到提升。交通的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公路網絡的形成,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充分涌動,時空距離的接近將刺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從江縣針對已有的產業和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對各區域的道路功能進行合理劃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優勢,為社會提供最優質的運輸服務。
從江縣致力實施的“五大工程”,成為改善民生、推動發展的推手:一是實施鄉鄉通油路工程,先后完成10個鄉鎮油路建設,將于2011年實現全縣鄉鄉通油路目標。二是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先后完成通村公路建設381條1737公里,2009年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目標,從2010年起,逐步實施通村油路,提高通行能力。三是實施鄉鄉有客運站工程,先后建成下江12個鄉鎮客運站,將于2011年實現鄉鄉建成客運站目標。四是實施碼頭渡口修建工程,已建成八洛和從江縣城50噸級三個泊位碼頭,建成渡口11個,治理通航水域266公里。五是實施縣城橋梁網架工程,先后開工啟動從江人行索橋、從江三橋建設,不斷加快城市建設,拉大縣城框架,方便群眾出行,提高城市品位。
“一高一快”建成后,3個小時上省城,5個小時下廣州。便捷的交通,將拉近從江與大城市的時空距離。對接大交通謀求大發展正成為從江上下的共識。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把從江建設成為“珠三角”的食品供應基地,已從概念變成行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