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 暢
晨報訊 昨天,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發表聲明稱,媒體廣泛報道的其“房價降兩成”言論其實是市場誤讀。他真實的觀點是,從租售比等指標來看,中國的住房價格有降價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但現實的市場環境下房價依然有上漲壓力。
今年5月10日在香港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潘石屹說,“中國一些主要城市住房的價格應該回落到2009年初的水平”,當時有記者追問2009年住宅的漲幅有多少,潘石屹說,“一線城市大約15%-20%”。于是媒體上就出現了潘石屹稱“住房價格會下跌20%”的說法。
潘石屹在聲明中為自己鳴不平,“這個20%的說法的確沒有經過精確的市場調查和數據分析,只是作為一個房地產從業人的感覺,沒有必要針對此話對我進行人身攻擊,也沒有所謂‘陰謀論’,認為我講此話背后一定有什么目的!
他進一步解釋他對房價的判斷,“中國一些大城市,影響住房價格的因素很多,只從價格與租金等指標來看,下降20%并不過份。”他指出,2009年5月份以來住房價格暴漲,市場上反映出的許多指標大大超過了正常值范圍。如租金回報率(或租售比),一線城市的住房因價格太高,使租金回報率這個衡量房地產市場的最重要指標遠遠超出了正常的范圍,正常應在7%-8%之間,但北京、上海住宅的租售比僅有1%-2%。
他還舉香港1997年的“樓災”為例,“許多人都把當時香港樓市暴跌歸結為香港政府出臺了8.5萬套政府廉租房的計劃,我不能認同這種觀點。1997年前香港的樓市已經非常瘋狂了,即使沒有此計劃出臺,也會有別的風吹草動讓它跌下來,其實8.5萬套廉租房僅是一個計劃,并沒有真正實施。今后內地住宅價格如果下降,不是因為出臺了什么新政,而是住房價格太高了!
理論上房價該降,但現實情況又怎樣呢。潘石屹認為,有效供應不增加,房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笆袌隹梢凿N售的一手住房量很少,從上市公司所擁有的現金來看,很多公司現金充裕,房地產新政的某些措施會讓一些住宅開發商在開發和買地時很謹慎,這樣也會影響市場上住房的供應量,市場上供應量少了,就會讓房價上漲!
對于各地最近出臺的房地產“細則”,潘石屹表示,“總的方向是減少住房市場的危險,我支持房地產新政,并不是說每個城市的每一條政策都是正確的,有一些政策可能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有些是根本無法實施的空架子,但沒有完全正確、完美的政策,只有通過實施過程再進一步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