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港訊 (彭秋萍 記者 許世芳)鎮遠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歷史,其中為道、府所在地就達700多年之久,自古都以軍事要地而著稱于世。
資源:最美麗的古城
1986年,鎮遠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使鎮遠積淀了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眾多瑰麗的文物古跡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F已形成了五張國家級旅游品牌,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氵舞陽河、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日本在華反戰同盟"和平村"舊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鐵溪景區,另外還有省級風景名勝區高過河,以及保持明清風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等省、縣級文物古跡160余處。
鎮遠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碧水如詩舞陽河如一條凝碧的玉帶,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倒影成畫,被中外游客譽為“東方威尼斯”。
鎮遠是西南大都會,是明清中央政府進軍東南亞必經之路,也曾是商業物資集散地。自從徽商、湖南中區文化滲透進來后,鹽船爭流,商賈如云,歷史上形成的八大會館、十二戲樓,吸引了逐利而 居的商人,軍事重鎮漸漸演變成了商業都市。
鎮遠是一座充滿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諧精神基調的古城。長期以來,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國文化在這里相互滲透、交融,形成了獨特包容性文化,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
2009年3月6日,鎮遠以位居第五的排列,榮獲“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稱號。
目標:三年打造推出鎮遠
今年4月,全省旅游工作會議在鎮遠召開,全省旅游界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山雄水美、人杰地靈的鎮遠。會議明確了“三年打造推出鎮遠,五年成為國內外知名生態人文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發展目標。
會上,原省委副書記王富玉代表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近年來鎮遠在古城保護和開發利用以及旅游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對鎮遠縣下一步發展旅游寄予厚望。王富玉特別強調:“我們一定要把鎮遠推出去,連續推三年!”
省委常委、副省長黃康生說:“用三年時間把燈光、民居、道路的基本功搞完,這三年重點打造鎮遠!”
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諶貽琴說:“連續三年幫鎮遠,推鎮遠!”
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鎮遠發展旅游的同時,州委州政府也重點幫助鎮遠,決定從州財政籌措6500萬元支持鎮遠,在旅游公路建設中重點傾斜鎮遠,并明確州直相關部門幫助鎮遠古民居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擬于9月在鎮遠舉辦第四屆中國•貴州•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節暨鎮遠古城文化旅游藝術節,更是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鎮遠發展文化旅游的最有力的措施。
省委領導的支持,州委、州政府的決策,更進一步堅定了鎮遠縣“走文化旅游興縣的科學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鎮遠縣委縣政府快速行動起來,研究出臺了《加快“文化旅游興縣”戰略“三年集中打造推出鎮遠”的實施意見》,確定了今后三年全縣發展文化旅游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決定每年旅游總投入達到1億元以上、每年旅游宣傳營銷投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確保到2012年底實現接待國內外游客200萬人次以上,旅游產業總收入達到5億元的旅游發展目標。并及時召開縣、鄉、村三級干部會議進行總安排、總動員、總部署,統一了全縣上下的思想認識,形成了干部群眾、各行各業共同抓旅游、發展旅游的強大動力。鎮遠新一輪文化旅游大發展的強勁號角已經吹響。
條件:好的開端好的基礎
鎮遠有悠久厚重的歷史,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近三年來,鎮遠縣委、縣政府緊緊依托被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這張品牌,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堅持以文物保護為重點,充分依托歷史街區,分階段對古城進行全面規劃保護和開發利用, 近幾年的古城保護與開發建設已初顯成效,加快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鎮遠縣委托同濟大學等高資質規劃單位完成了《鎮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重點地段修建性詳規、沿河城市風貌整治等規劃編制,F已形成城市總規、古城保護專項規劃、歷史街區控制性詳規、民居修繕規劃設計等較為完整的古城保護規劃體系。制定并正式施行《鎮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確保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法可依。積極開展古城風貌整治。依據《鎮遠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按照核心保護區、建設控制區、風貌協調區的分類,大規模開展古城風貌整治。在具體工作中堅持了“尊重歷史,保持完整,延續文脈,修舊如舊”的原則,使古城原貌和文化特征得以恢復和體現。合理開發古民居,以政府投入與居民投資相結合,對古民居進行了集民居賓館客棧住宿、民俗文化展示和休閑娛樂場所等為一體的合理開發,目前已完成和正在整體恢復的古院落已達12個。
古城保護和城鎮建設取得成效。重點實施了古城沿河房屋立面風貌整治工程,青龍洞至新大橋至盤龍橋的河濱道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古城燈飾亮化工程,城區污水處理工程,大菜園市民休閑廣場建設工程,一批古民居修復工程和古巷道修繕工程。
交通條件得到大的改善,二級公路和旅游公路即將竣工,思南經鎮遠至劍河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長沙至昆明快速鐵路、施秉經鎮遠至三穗高速公路和凱里黃平機場均即將開工建設,形成高速公路、二級公路、旅游公路和機場并存的立體交通網絡,旅游發展的交通制約問題將得到根本上解決。
加快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新建了縣城汽車站,規劃修建了一批旅游公廁及停車場,對古城周邊進行綠化。加強古城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整臟治亂”工作在每年檢查評比中排名全州前列。
建設青溪羊坪工業園區、舞陽鎮柏楊坪工業小區,將古城區的工業企業全部實施搬遷。
為保護古城,規劃建設了青溪羊坪工業新城和大菜園、芽溪、小田溪城市新區,逐步將機關單位、學校從古城騰出。建設縣城環城公路,各種車輛繞環城線行駛,打造城區舞陽河水上公共交通運輸,真正恢復古城城區休閑步行一條街。
加大宣傳營銷力度,鎮遠文化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元宵節、端午龍舟節、報京侗族“三月三”姊妹節、尚寨“八月八”土家族嗩吶節等節慶活動展示鎮遠,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宣傳鎮遠的同時,全力開展營銷推介、廣拓客源市場。與國內知名的旅游宣傳推介公司百龍公司合作,大力宣傳推介鎮遠旅游。組織相關單位赴長沙、張家界、貴陽、武漢等地舉辦了旅游宣傳營銷推介會。與貴陽、湖南省、重慶市多家旅行社合作,引進旅行社、聯合推出鎮遠縣旅游線路。邀請旅行社、知名畫家、學者等到鎮遠實地考察。
展望:明天會更美好
為實現省委省政府領導提出的“三年時間集中打造推出鎮遠”的目標,進一步提升鎮遠縣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建設文化旅游大縣、經濟強縣,縣委縣政府已全面動員,全力落實好《加快“文化旅游興縣”戰略“三年集中打造推出鎮遠”的實施意見》中確定的工作目標任務。
加大古城保護力度,打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品牌。今后三年,著重在突出文化、整體性保護、合理開發利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四個方面下功夫。切實把鎮遠古城做古、做優、做精、做美,讓游客進入鎮遠就有一種美的感受。
科學準確定位,把鎮遠建成生態人文休閑度假旅游城市。要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體現山水古城特色;要彰顯人文情懷,突出城市文化;要強化休閑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鎮遠建成生態人文休閑度假旅游城市。首先盡快修通古城連接芽溪新城區的主干道,聯通思劍高速公路,實施好新城區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新城雛形。要著力打造一河(城區氵舞陽河),二城(府城、衛城),三個休閑區(鐵溪、沿河板灘、中峽西峽)。
依托資源優勢,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全縣的重點支柱產業。要大力推介,聚集人氣,鎮遠旅游在宣傳營銷中要按照“人文休閑”四個字的定位,打造好旅游產品,謀劃好線路,設計好歷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民族風情游、鄉村體驗游、體育健身游。要探索營銷方式,找到一條好的路子,想方設法把游客引進來,要好好研究人氣和消費,旅游產業做大了,必然會帶動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旅游發展解決就業這個第一位的民生問題,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全縣重點支柱產業。
實施亮化美化工程,古城保護與新區建設并舉。著力打造“一河兩岸”景觀。按照省委副書記王富玉視察鎮遠的重要指示要求,做好沿河兩岸建筑修繕和景觀設計,開辟古城水上游項目,使“夜游氵舞陽河”成為鎮遠旅游新亮點。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管理、群眾參與”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堅持把旅游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出臺優惠政策激發民間參與旅游開發。通過政府一系列積極鼓勵措施的引領,企業、社會和城鄉居民參與旅游、支持旅游漸成氣候,青酒系列產品、民族繡飾品等已成為我縣旅游知名商品,全縣現有旅游公司、旅行社、餐飲店等旅游服務企業352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民居客棧達87家。制定鎮遠民居賓館(客棧)等級評定方案及標準,抓好賓館(客棧)星評,目前鎮遠縣城已擁有星級民居賓館(客棧)12家。
2009年,全縣接待中外游客108.5萬人次,同比增長38.2%;旅游綜合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44.7%,全縣旅游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鎮遠縣委書記蔣映生、縣長李吉科表示:“三年打造推出鎮遠,五年成為國內外知名生態人文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發展目標令人振奮。我們一定舉全縣之力發展旅游,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引導居民參與,形成全民辦旅游的良好氛圍,為實現這個目標竭盡全力。我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有全縣人民的同心同德,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