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童偉/文
古巷,是鎮遠這座古城最勾人情懷的風景。
一條溫柔幽靜的舞陽河,從鎮遠古城悠然穿過,座落于河巖的古巷刻寫了居住在這巷道祖祖輩輩的蒼涼歲月和輝煌的歷史。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進程中,古巷特寫了一段不與平凡的詩句,巷道的縱橫交錯,分不出主巷和分巷,滿目的歲月蒼桑,一樣的細石刻青石板路,一樣的低矮房屋卻彰顯了一件闊綽、豪華、典雅的氣派。
夏天,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走進了這條古巷,既為尋訪這里的友人,也來拍攝這最后的風景……
柳葉子是我在廣東打工時的朋友,她家就住在“陳家巷”,知道我們來了,出來迎接,風吹動著她那飄飄的長發和長長的裙子,嘴角的那個小酒窩笑起來更是迷人。我們進屋就座在燈光的昏暗中,打量著這幾百年的古墻,再看看柳葉子的臉,就分明的對比,墻是那樣的沉舊,可是柳葉子的臉卻是杏花綻放,白色的臉蛋可以當鏡子,她穿著的黑條紋的長裙,紋路的縱橫,就象是古巷的完整地圖。柳葉子今年24歲,有羞花閉月之美,善良、文靜,是鎮遠典型的現代美女,說起話來甜蜜中帶有濃濃的香味,你一言我一語,激活了我們那段曾經的記憶,她的話語依然纏綿,如水流淌……
柳葉子的祖祖輩輩都是住在這古巷里已有300余年。這巷與城隍廟碼頭相隔對應,巷道北向,因地勢高的原因,巷道就彎彎拐拐的,爬坡上坎,一直向山屏延伸。
吃過中餐,柳葉子帶著我們幾人在古巷道里走來竄去,我們根本就分不清走了多少條古巷,走過了的和還未走過的都分不清楚,柳葉子一邊走一邊給我們講這里的故事,是聽她的故事著了迷,還是被她美麗所迷離不開,我一時不知是在什么年代。
古巷的深處突然傳來三輪車的聲音,賣煤的、鍋飲的,都是在這巷子里竄來復去,為了生活,他們都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是對鎮遠的古巷感興趣呢?還是對柳葉子情有獨鐘,這誰也說不清楚。古老的石巷,一個美麗的姑娘,就如一朵荷花在夜色中搖曳……
古老的巷道深吸著甘甜碧透的舞陽清水,這里的碼頭,建筑。街道,河邊的巷口,都如梳子細細地梳理過,有序不亂地座落在河的沿巖,這里大約有120余條古巷,這些古巷在不同的年代再現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的人們生活畫面,這里的建設布局講究,官臣人家,富商人家都是用青石鋪筑,高大的封火墻,寬敞的四合院,爍眼奪目的燙金匾額高掛,斗大的文字無不投射出當時的權勢。隔岸對稱的是木板房屋,有些低矮,與縱橫交錯的巷道對比,亦展現了平常人家的生活畫面。我們走過四方井巷,石牌坊巷,復興巷,仁壽巷,沖子口巷,米碼頭巷,陳家井巷。這些古巷道大部分都是明清時期修建的,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陳家井” 巷道,因為這里有一位美如仙女的——柳葉子。
古老的院落,引人注目,這里的會館、戲院、祠堂、宮觀體現了當時的富商貴族,紅墻青瓦,青石鋪道,結構緊密,庭院的大門用大型長條青石矗立,既有江南古城的小院風格,又具當地的民族建筑特色。除了豪華、典型的派頭外,也有散發書香人家的氣息。
我們隨柳葉子走在傅家大院,這是一家毫富院宅,院落東山勢結構在遂升的平臺上,門坊用大青條石砌成,兩扇黑漆大門,鋪環扣首,門是垂花門樓,框壁上寫有“封塘召澤”四個大字,內是四柱木樓,長郎通往向東西廂房,院壩為青石鋪摱,走廊樓閣和半壁雕花窗細致入微,花樣各異,室內的八仙卓、太師椅,雕花木凳,還有清代的“百子床”,很顯然,這是古巷里最寶貴的建筑,這院與古巷共爭色彩。走出院落,我們穿行在鋪滿清石的古巷,輕風吹來,樹葉翻飛,小鳥從長郎雕花的窗臺飛出,知鳥在樹枝上喳喳直叫,柳葉子的長裙被夏風吹起輕輕飄佛,使我的聯想纏綿在她的長裙下。百板隔疊的古巷,低矮的小戶木屋,展示了巷道的古樸深幽的明代風貌,傳說中的“深巷鬼魅”的民間故事在柳葉子的口中也慢慢講來,“北津關,古驛道”,向石山屏慢慢延伸,依山就勢,支巷紛繁,造型各異,另有一番風味。
不知不覺,我們走出巷口,放眼遠望,舞陽悠悠,一座古老的鎮遠古城橫臥舞陽兩岸,街上車水馬龍,橋頭木樓林立,不由轉身則望,古巷斜臥山腳,柳葉飄飛,小舟在歌聲中飄浮,視線在舞陽水上穿越,古城含默無語,抬頭望天空,白云悠然,似乎與古巷的草、木、石、壁、渾為一體,只是在恍惚的記憶中閃現歲月的悠遠。
夕陽西下,再走過一段古巷,拿起相機,拍下那些斷缺門框,班駁的墻垣,柳葉子送來一個微笑,從而我被沉醉在這個深幽的古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