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楊國榮 楊正洪)11月10日,中國古琴學會原常務理事,貴州大學中華文化學院客坐教授衛家理,貴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順真以及來自上海、廣東等地的11名古琴名家高手自發組織相聚黃平舊州古琴制作大師李光宇家中,共同就傳承保護古琴文化藝術進行交流性探討。
古琴亦稱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其所蘊含的音韻,曲調悠揚,意味深長,集中體現了中國音樂體系的基本特征,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精髓。
在古琴制作大師李光宇家中,衛家理、順真以及衛家理學生,貴州大學哲學系在讀碩士紀尚坤、李光宇之女李雯麗等古琴名家及愛好者先后彈唱了《高山流水》、《憶故人》等經典名曲。悠揚動聽的琴聲似高山流水、天簌之音在大山深處深情回蕩。
讀起在黃平農村,古琴制作大師李光宇家里彈奏古琴的感受,衛家理說,光宇大師一生勤勞,為人和藹謙虛,他為了堅守忠貞不渝的愛情,為了擔當起家庭的重任,毅然放棄上海大都市優越的生活環境,定居偏僻的貴州山區制作古琴,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和傳承保護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愛國愛家的典范。這次我們琴友會選擇在貴州偏僻的山區,是基于我們對光宇先生為傳承保護中國古琴文化藝術所作出的特殊貢獻的認同及贊賞。衛家理最后深情地說,傳承和保護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藝術,是不分民族、不分年齡、不分地域的,我們每個華夏子孫都有責任、有義務交好手中的接力棒。共同為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