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陸書明)黎平縣委、縣政府面對嚴峻的旱情,組織50000余人的25個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抗旱工作組深入農村,尋找水源,打井取水,抽水打秧保育苗。
截至4月6日,全縣已投入抗旱人數(shù)15萬人次,已在敖市、高屯、中潮、洪州等70多個村成功打井出水140口,大大緩解了群眾吃水難題。目前已確保403個行政村的45000畝秧田育種蓄水,為迎接雨水到來實現(xiàn)滿栽滿插作好準備。
位于湘黔桂交界結合部的黎平縣,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山區(qū),持續(xù)的大旱,造成全縣人畜飲水困難涉及全縣25個鄉(xiāng)鎮(zhèn)、107個行政村、6768戶和15.26萬人,飲水困難人口達5.77萬人。全縣因旱已造成山溪、水溝斷流26條,供水工程可供水量不足176處,供水工程及群眾自建引水工程水源枯竭87處,水池干涸250個,水井干涸319口。因旱造成群眾嚴重缺水的鄉(xiāng)鎮(zhèn)有龍額、水口、地坪、肇興、永從、巖洞、雙江、平寨等,其中一部分村寨的人飲受旱等級已達到重旱甚至特大旱級別,直接經濟損失達263.3萬元。
大旱當前,縣委縣政府全力開展抗旱保民生保育秧工作,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王崇松為抗旱總指揮長,其它班子成員為副指揮長的抗旱工作領導指揮部。
目前,全縣已發(fā)放應急工程物資水泥500噸、供水管30000米、抽水機220臺,新修飲水工程12處,維修飲水渠道36處,維修人飲工程58處,新增人飲工程水源15處。圖為敖市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人民政府政府鎮(zhèn)長楊儀華正在率領群眾挖找水源的情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