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唐學章)連日來,黎平縣廣大農民利用4月中旬以來下了幾場大雨,地塊濕潤,農田滿水的有利時機,搶抓時間,耕牛、馬匹、農用耕田機一起上,犁耙稻田,為水稻大田移栽作好充分的準備。目前,全縣已犁耙水稻田 12萬多畝。
據悉,今年黎平縣計劃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4萬畝,其中:雜交水稻25萬畝、地方特色香禾糯稻5萬畝、玉米5萬畝、馬鈴薯9萬畝;在雜交水稻種植中,優質稻種植15萬畝。同時,為實現大旱之年糧食不減產,農民不減收,將推廣種植超級稻8萬畝,力爭平均畝產600公斤以上;實施糧食增產工程10.5萬畝,其中:水稻增產工程9.5萬畝,玉米增產工程1萬畝,并舉辦縣鄉兩級示范樣板點31個1900畝,縣級示范點平均單產670公斤以上,鄉鎮示范點平均單產要達到620公斤,糧食增產工程項目區單產較前三年增產10%以上。通過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使各項農業適用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圖為該縣高屯鎮潭溪村農民趕著牛、馬、農機搶耕的場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