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黃沙)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黎平縣八舟河,今日悄然崛起了一匹以生態養豬、兼具生態飼料加工生產、有機肥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生豬養殖業黑駿馬,這就是由中央新增項目扶持發展起來的綠園養殖場。
在中央“闊大內需,發展經濟”的精神和政策鼓舞下,一直在自主創業的私營經濟業主蔣立勇,瞅準了黎平縣城鄉長期以來商品肉豬大部分靠湖南省和本省其他地區調入這一缺口,并親眼看到了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的發展速度,及時抓牢商機,于2008年籌劃并開始建設占地面積33290平方米的規模化生態養殖場,養殖場選址于距縣城約10公里的高屯鎮曲團沖。
豬場以投資1400萬元的預計總投資規模投入建設。計劃建設豬舍3900平方米。這一項目很快得到了縣政府批復,并爭取到130萬元中央新增項目款投資支持建設了500立方米發酵沼氣池,從韓國進口了巨型設備。目前,養殖場已完成投資400萬元;建成豬舍2000平方米,倉儲及飼料加工房648平方米,辦公室480平方米。部分豬舍已投入運營,且出欄了4批600頭商品肉豬。年產值400余萬元,獲利60余萬元,商品豬仍然還在零星的銷售過程中。截至2010年8月30日,綠園養殖場的各類生豬存欄數仍在1000余頭左右。
據蔣立勇先生稱,綠園養殖場目前出欄的商品豬利潤空間并不算大,因為養殖場是利用本地的黔東大花豬作為母本,并且堅持用本地的玉米、黃豆、大米、養殖場自己種的青飼料等生態作物作為飼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所以,出欄周期要十個月左右。蔣先生的戰略意圖在于打造地方特設的有機商品豬,在種豬豬舍,一頭野公豬野性十足地在圈舍里串來串去,蔣先生從湖南請來的助理獸醫師用濃重的湘音介紹說:已通過人工成功地將野豬與家豬交配出一窩仔豬。養本地生豬雖然賺不了大錢,但是,綠園養殖場的500立方米中溫發酵池每年可生產1000余噸有機肥和1825噸沼液卻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