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楊用華 特約記者 唐合成)今年三穗遭遇罕見的伏旱。截止8月11日,該縣農作物受災總面積為7.5萬畝,5.97萬畝農作物瀕臨絕收,受災總人口12.69萬人,2.228萬人飲水困難。災情出現后,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為使旱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上下聯動組織帶領村民開展抗旱自救。目前,抗旱救災工作在緊張有序進行中。
今年7月以來,受持續晴熱高溫天氣的影響,大小溪河完全斷流,山塘、水庫水位降至歷年最低,總蓄水量不足364.5萬立方米。田土龜裂,農作物枯萎(一些遠離水源、地勢較高的榜坡稻田缺水裂縫有的達4至5厘米寬,秧葉卷曲枯黃,到了遇火即可燃燒的程度),人畜飲水告急,全縣九個鄉鎮不同程度受災。據不完全統計,農作物受災總面積為7.5萬畝,5.97萬畝農作物絕收,受災總人口12.69萬人,2.228萬人出現飲水困難。
特大伏旱出現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召開會議,部署抗旱自救工作,各級黨委政府成立抗旱領導小組和出臺抗旱工作方案。縣委書記楊秀錫、縣長付樂欣等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奔赴各鄉鎮重災區察看災情,鼓勵村民抗災自救;縣直各單位抽調精兵強將深入各幫扶村與村民一道抗旱救災;各鄉鎮抗旱服務隊與駐村干部穿梭于田間地頭,哪里旱情嚴重,哪里就出現他們的身影。桐林鎮新場村是受災較為嚴重的行政村之一,在河流完全斷流的情況下,該村支部書記孫樹元帶領村民在河床砂地中打井開塘抽水抗旱。桐林鎮轄區內的坦洞河(三穗縣第二大河)在8月7日徹底斷流,該鎮人飲工程因無水可抽停水,鎮屬所在地的新場村(含移民新區)2000多人飲水及生活用水出現困難。災情就是命令,該鎮黨委政府非常重視,退休多年的副鎮長陸德仲組織發動群眾在已斷流的河床中打深井尋求水源,經過兩天的奮戰,又恢復供水,飲水問題得以暫時緩解。
據不完全統計,該縣已投入抗旱人數上萬人, 投入抗旱設備泵站26處,機動抗旱設備1125臺套,裝機容量3852千瓦。經全縣干部群眾通力合作,眾志成城抗大旱,部分稻田旱情得到暫時緩解。但高溫晴熱天氣仍在繼續,形勢依然嚴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