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資源保護與利用。加大對且蘭文化、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長壽文化、名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力度;鼓勵和支持民族工藝、民族飲食、民族歌舞等特色產業發展;大力策劃包裝民族風情旅、歷史文化旅、自然景觀旅、鄉村農家旅等特色旅游產品。二是注重加大旅游項目開發力度。大力推進旅游資源資本化運作、旅游項目市場化開發,吸引各類投資主體按照4A級景區建設標準,對舊州古城、飛云崖、飛云大峽谷、浪洞溫泉等景區進行二次開發。對舞陽湖、朱家山原始森林、長嶺梯田、望壩、楓香民族村寨、冷屏山草場、石筍溝等新景點進行項目包裝,招商開發;三是注重拓展區域戰略合作。加強與周邊區域景區、重點客源市場有效對接,加大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旅游合作,通過聯合開發,聯合促銷,實現資源互補、客源共享、產業聯動,提升黃平旅游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四是注重提升旅游服務功能。圍繞“吃、住、行、旅、購、娛”六要素,進一步加強旅游影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配套功能;加快旅游社發展,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旅游行業的服務素質和服務水平,對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