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廣正為患者看病
今年78歲、家住黎平城關董家塘的原黎平縣高屯鎮人大主席潘明廣堅持48年義務行診,治愈九子陽近千例。受到湘、黔、桂接邊地區各族群眾的高度贊揚。
1963年住在農村的潘明廣,患上了九子陽,并且有擴大的趨勢。當時醫院確定為不治之癥,醫生好心勸他回家休養。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遇上了該縣水口區一個邊遠山村的老中醫,他用祖傳的秘方帖到了潘明廣的頸部,經過6個月的治療,長在頸部的九顆陽子,一個一個地脫落,把他從死神的手中救出來。在治療的過程中,潘明廣十分虔誠,他虛心向老中醫請教,老中醫原原本本地把這個祖傳的秘方傳給了他。以后,潘明廣用老中醫的方子和指點的方法,治愈了不少的患者。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平均治愈患者達50多人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大,潘明廣把方子和方法傳給了老伴和小兒子,通過耳聞目睹他的媳婦們都學會了使用的方法。
潘明廣老人的足跡遍及湘黔桂接邊地區,為不少患者解除的痛苦,平均每治愈一例只收兩、三百元,遇到窮苦的人他分文不收,義務為他們貼藥。他視病人為親人,有時候農村來看病的患者到他家,他一家都無償的提供食宿。圖為潘明廣老人正在給從天柱縣趕來的患者貼藥的情形。(特約記者 陸書明 攝影報道)
小資料:淋巴結核俗稱“九子陽”。是由于結核桿菌侵入頸部所引起的特異性感染,其多發于頸部、腋下、頜下、腹股溝等處,局部結腫硬如核,累累成串也可有單個的,嚴重時可潰破流膿,結核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病情發展后可有全身癥狀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熱等,還有病變器官的局部癥狀。一個可再生九個,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故稱九子陽,中醫所稱“瘰疬”和民間俗稱“老鼠瘡”,均指淋巴結核。
淋巴結核復發率高,西醫多用治療肺結核的藥品治療淋巴結核,效果都不理想,同時對肝、腎功能影響也較大。手術治療易復發,故手術治療及西醫西藥治療都不予采用。目前醫學界唯一的治療方式是開刀取出,手術后在頸部留下永久的刀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