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是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人民政協服務“三農”、助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拓展農村發展新天地的著力點。
日前,黎平縣政協召開政協八屆二十二次常委會議,專題聽取縣農業和扶貧開發局關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情況匯報,并結合會前調研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協商。
近年來,黎平縣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三農”問題,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邁出了新步伐,農業產業化表現出的六個良好勢頭:一是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日益壯大。按照“龍頭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走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路子,至2010年12月止,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了60個,獲得州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1家(含有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51個,帶動90874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二是基地建設穩步發展。重點培育建設優質油茶、無公害蔬菜生產、無公害茶葉、優質稻生產、中藥材生產等八大生產基地;三是重點推廣規模養殖業。推廣林下飼養黔東小香雞項目,發展特色漁業養殖,適當發展特種養殖;四是培植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全縣已有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家;五是形成了一批以協會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縣共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服務組織 51個;六是品牌戰略初見成效。“翠針茶”、“侗鄉福”毛尖、 “黎香綠茶”等茶葉品牌的形成。委員們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當前存在的資金投入不足,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不夠完善,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為此,委員們建議:一是縣委縣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產業規劃,按照產業定位始終不渝強化推進。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通過財政、信貸等方面的支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創造品牌,顯現“龍頭”優勢。三是全面開展農業招商引資,探索農業產業化融資辦法,改善環境,搞好服務;四是大力發展以“龍頭企業+農戶”、“專業市場+農戶”、“中介組織+農戶”、“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戶”等為主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產、中、銷一體化。五是涉農部門要加強技術培訓,為實現農業產業化提供技術保障。六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積極創造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引導和支持農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強化對農業產業化的信息服務,幫助農戶和企業了解市場,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
(石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