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消息 9月初,貴州麻江縣依然烈日當空,絲毫感受不到秋日的涼爽。記者從麻江縣城一路走過,道路兩旁山上種植的玉米和水稻一片枯黃,毫無生氣。進入景陽鄉,一片片綠色頓時映入眼簾,架在木架上的西紅柿一層一層往上爬,碩果累累,地里的辣椒更是紅艷艷一片,豐收的景象讓人欣喜。
景陽鄉黨委書記甘澤波介紹,這是鄉里水改旱之后的成果。今年面對嚴峻的干旱形勢,全鄉共完成水改旱2800余畝,種植蔬菜2000余畝,雖然受到旱災的影響,但是基本能保證80%以上的收成,實現蔬菜種植產值近千萬元,確保實施水改旱的農戶大災之年不減產、不減收。
景陽鄉位于麻江縣西北部,耕地面積7663畝,氣候溫涼少雨,是一個典型的老旱區,素有“干霸王”之稱。當地百姓一直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年年干旱,年年減收,“豐收這個詞在我們這基本用不上,”甘澤波說,“因為沒有收成,多數年輕人都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去了!
鑒于長期以來缺水的干旱情況,景陽鄉立志要保住生產,不能再被天災左右。經過多方考察和學習,景陽決定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下排地區組織進行水改旱工程。
從2006年起,景陽引導群眾逐步實施水改旱工程,同時引進客商入駐投資發展蔬菜產業,發動機關干部投資創建示范基地,并扶持群眾發展蔬菜產業。
2007年的時候,鄉里面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先后引進福建廈門貿易公司、廣東南蔬公投資150萬元,帶動發展番茄,辣椒、西瓜、大蔥等蔬菜600余畝,規范化、規;o公害種植以及良好的經濟收益,吸引、帶動群眾自覺實施水改旱工程。
到2011年,該鄉共建立5個水改旱基地,種植西紅柿、辣椒、大蔥、青瓜、烤煙、玉米等作物,改旱面積2500畝,改旱率達60%。
如今,景陽下排農田面積近1000畝,現已實現水改旱種植蔬菜700余畝。按照每畝水稻用水450立方米,蔬菜用水70立方米,實施水改旱后每畝節水380立方米,節水率84%以上。
在今年這個大旱之年,下排蔬菜基地700畝的西紅柿預計畝產量保持在1萬斤以上,畝產值1萬元以上,而整體市價保守估計總產值預計在500萬元以上。
水改旱不僅保住了收成,而且流轉的土地近700畝,每畝土地年租500元,光是土地租金就能給當地居民帶來了35萬元的收入。
同時,每年種植蔬菜700余畝,按照每畝蔬菜需要用工60個的標準來計算,全年下排蔬菜種植需用工4.2萬個,每天人工費40遠,能解決200余人的就業問題,年創農民收入168萬元。光是土地租金和人工費用就實現農民增收200余萬元,人均收入增加1800元以上。
提起水改旱,百姓們都樂得合不攏嘴。如今,又有3個外地的大學生慕名而來,年初時在鄉里租了地,種上了60多畝的西紅柿,現在也掛滿了累累果實。村里人說,現在的日子就像那架子上的西紅柿,一層一層不斷地往上開花、結果,日子也是紅彤彤、美滋滋的。◤埢莼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