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縣車江中心小學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積極開展民族文化進課堂活動,弘揚、保護、傳承民族民間文化,有效地促進了民族團結,為民族文化傳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該校成立于1935年,迄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全校共有學生562人。學校坐落在侗族村寨居住地,濃郁的民族風情,增強了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學校充分利用這一有利的環境條件,把民族傳統文化引進課堂,聘請了當地民間藝人給學生傳授音樂和舞蹈技能,開設侗歌、琵琶等課程,并成立了“古榕少兒藝術團”,使少數民族少年兒童從小了解民族文化保護的重要意義。校長石世斌告訴記者,“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是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目前,該校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愛崗敬業,熱愛民族文化的師資隊伍,制定民族民間文化,民族體育文化進課堂的長期規劃和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表演,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課堂以來,該校選送的聲樂節目《火車開過咱家鄉》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第三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古榕少兒藝術團”2010年8月赴北京參加全國各民族童聲電視匯演獲第三名。今年5月,縣有關部門將車江中心小學等十五所學校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 |
古榕樹下學生們在演唱侗族大歌。
![]() |
認真練習民族舞蹈形體動作。
![]() |
課堂上,楊水瓊老師在傳授侗族琵琶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