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三穗縣著力打好“基地、企業、品牌”三張牌,穩步推進鴨產業化建設。
一是打好“基地牌”。以發展規模養殖大戶為重點,著力推進基地建設規模。今年1至7月,全縣已完成三穗鴨養殖基地建設25個,發展1000羽以上的規模養殖大戶305戶,全縣鴨養殖總量達283.2萬羽,占年度生產任務的51.96%。千里山公司已發展“訂單”鴨養殖65萬羽,回收加工52萬羽,回收率80%。 全縣現建有小型孵化場4個,種鴨群體數量達2萬多羽。除此之外,三穗鴨的合同養殖還擴大到了岑鞏、鎮遠、劍河、天柱等周邊縣市,市場鴨苗遠銷遵義的余慶、桐梓,銅仁的印江、江口等縣市。
二是打好“企業牌”。以扶持千里山公司和千慧羽絨服飾公司為重點,拉長產業鏈條。千里山公司熟食品加工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按計劃8月份可拿到“QS”證。千里山公司今年1至7月主要以銷售白條鴨、活鴨為主,已銷售鴨產品21.3萬羽,并在凱里、貴陽、遵義開設三穗鴨飲食專買店和三穗鴨產品配送點。千慧公司服飾加工占地106畝,總投資8300萬元的二期工程已于7月份開工建設,已完成銷售訂單8600萬元。
三是打好“品牌牌”。以“三穗鴨”品牌創建為抓手,拓展三穗鴨銷售市場。積極組織鴨產品參加國家、省、州舉辦的各種節慶活動,宣傳“三穗鴨”系列產品,提高三穗鴨的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三穗鴨”品牌;組織鴨企業開展“三品”認證申報工作,著力推進“三穗鴨”品牌建設。目前,三穗鴨已獲得了原產地地理標志標注冊商標,49個鴨基地已取得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注冊了“三穗鴨”互聯網中英文域名。產品市場銷售除本省外,已逐步走向重慶、廣州、深圳、杭州、上海等外省市場。(姚本祥 楊榮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