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一是落實政策,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該縣制定出臺了三穗鴨、蔬菜、烤煙等產業發展要點,明確了推進產業化經營的指導思想、目標、措施及優惠政策,為農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年從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在稅費減免、項目配套、貸款貼息、品牌創建、技術培訓等方面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全方位扶持,有效地推進了該縣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還狠抓招商引資,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引進了千里山公司、千慧服飾公司、土包子公司等企業入駐,為該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狠抓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依托本地資源優勢,該縣以臺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兩高一快”沿線農業產業帶建設為重點,狠抓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從技術、人力、物力等諸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加快推進三穗鴨、蔬菜、烤煙、優質米、商品豬牛羊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規模效益、品牌效益和產業聚集力的優質農產品基地。
三是注重體制創新,探索產業化新路子。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加速土地流轉,實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形式。鼓勵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投入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以農戶、企業投入為主,國家、集體、個人多元投入的新機制。
四是培育中介組織,發揮橋梁鈕帶作用。采取“先準入、后培訓,先發展、后規范,先扶持、后監管”等措施,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經合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在農村經紀人的指路引領下,建起 “田頭市場”,吸引了外地客商到田間地頭收購農產品,有效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難的問題。積極引導農村經紀人、營銷大戶、種養殖大戶建立農民專業協會或合作社,把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融資平臺。
五是加強科技服務,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堅持把科技服務作為工作重點,狠抓農技推廣,建立健全了畜禽良種繁育、飼料銷售、動物防疫、農作物病蟲防治等服務體系;開通農經信息網和農村遠程教育網,千方百計把市場、企業、農戶聯系在一起,切實為廣大農民提供全程的技術支持、良種支持和信息支持,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的科技水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