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慢到快的邏輯
葛雙萍說自己是一個喜歡創新的人,車騎王子就是其創新的樣本。“即便是相同的事業,我也會把每個板塊都進行差異化改造”,用互聯網領域的話說,這叫“微創新”,用葛雙萍自己的話說,就是“每個環節都做得比別人好一點”。但創新不是包治百病的解藥,它告訴你企業為什么而存在,但并不能告訴你怎樣去生存。實際上,問題在開始階段就顯現出來。
核心業務的偏離
車騎王子雖然細分化了鈑噴,但如何規范門店則是一個同樣重要的議題。最初拓展的加盟店,在經營中都不可避免地拓展了鈑噴以外的業務,如汽修、美容、保養,甚至是車險之類的。
從當前的商業模式走向來看,混合的商業模式形態正在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混血兒”正在誕生:蛋糕房不再單純地賣蛋糕,比如85度C,它現在還是咖啡店,甚至成了商務場所;賣小家電的不再囿于小家電,比如美的,它如今涉足家用電器的各個領域,儼然老大的風范;做梳子的也不再滿足于做梳子,比如譚木匠,它試圖把譚木匠三個字移植到更多的家具產品上。
那么,洗車美容店、汽修店等更是可以不僅僅依靠洗車、汽修來賺錢,洗車店的洗車業務或只是藥引子,更多的業務增長點和盈利點可以延伸在藥引子背后的代保理賠、二手車交易以及相關的延伸業務。加盟商有這個想法很自然,有掙錢的路子,干嗎要放棄呢?本來也是沖著利益來的。
但對于車騎王子來說,這卻是致命的,因為漆面快修是你的專長和特色,做汽修甚至保險你不專業,持續下去,品牌美譽度會越降越低。到最后,加盟商甚至原材料也開始自行購買,這意味著,車騎王子成了一個空殼子,只剩下了“連”,卻“鎖”不住加盟商了。如此,崩盤是遲早的事情。
2008年7月,葛雙萍痛下決定——停止車騎王子的連鎖加盟,彼時車騎王子僅僅有30家店。停下來就為了標準化整頓,她重新梳理了“車騎王子”的操作手冊,對產品、技術、管理的操作程序做了規范,甚至細到加盟店衛生打掃的每一塊區域,使得門店加盟的方式、方法和標準程序一應俱全。
同時,車騎王子還開發了統一的IT平臺,規范了單店管理系統,保證了門店管理和銷售的透明度和準確度,這讓管理與標準化邁上了一個臺階。
這一停,就是一年半的時間。
客戶是誰
困擾葛雙萍的不僅是業務泛化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車騎王子甚至模糊了客戶的面孔。
車騎王子成立五年來,圍繞的是怎樣鋪開加盟規模,擴大品牌影響力,希望先登頂國內汽修連鎖第一品牌的寶座。貌似加盟商才是車騎王子的客戶,因為車騎王子初期的一切技術和布局都是為加盟商服務的,加盟商需要技術支持,車騎王子設立了專門的技術培訓中心;加盟商缺人,車騎王子通過校企合作不斷為他們輸送專業的鈑噴技術人才;加盟商需要營銷支持,車騎王子開始加強品牌推廣力度……對于車騎王子而言,加盟商快速收回成本,實現持續盈利,是滾動發展的后續支撐,自然要為加盟商做好服務。
但客戶群顯然瞄錯了。葛雙萍告訴記者,車騎王子是汽車后市場的渠道整合服務商,整合上游的原材料和技術,整合下游的渠道和管理,但最終,是車騎王子這個品牌面對車主。對于車主來說,他或許會忘記曾在哪里修過車,但一定會記得車騎王子,服務好不好,質量過不過關,都會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頓悟來得及時。理清了車主和加盟商的主次關系,也就清晰了客戶群。采訪中,葛雙萍提的唯一一個要求,就是把車騎王子的客戶群定位寫清楚。
去哪里找盈利點
2010年,車騎王子全年銷售額達到1.92億元,凈利潤超過5000萬元,這對于葛雙萍來說是個鼓舞。
因為現階段,車騎王子收取的費用基本上是固定費用,涵蓋了加盟費、人才輸出費、渠道進場費、管理費及品牌使用費等。但這還不是葛雙萍設想的終極盈利模式。
葛雙萍心中自然有更理想的盈利模式:服務費。一是通過建立強大的客戶呼叫和管理平臺,合理分流客源,從中獲取客源分配的服務費分成,也就是說,如果有車需要維修,呼叫平臺會根據門店情況就近對車主進行導航;二是向消費者獲取直接的服務費,比如專業服務、VIP會員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