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三都水族自治縣,一棵陰沉木從都柳江里被打撈出來。出資打撈的村民原本打算借此發財,但政府部門認為這屬國家資產,不能私自出售。此后,這個“寶貝”就一直放在公路邊上,飽受風吹日曬(去年4月25日,本報曾報道)。經過反復協商今年4月24日,村民們決定將這個“寶貝”贈送給當地旅游景區。
都柳江底現“神木”
2010年8月31日,僅有70多戶人家的三都縣拉攬鄉拉攬村一組村民們發現了一個“發財的機會”:在這個村子旁的都柳江河段,水底有一棵“陰沉木”,可能賣出上百萬的天價。

“神木”落戶產蛋崖景區。
村民異常興奮,每家每戶都按比例出份子湊錢來打撈這棵“陰沉木”。
不久,陰沉木被打撈上岸,外觀呈棕褐色,油光發亮,有根雕般的質感,用斧頭刀砍,也不會破損。經測量,這個大家伙長14.5米,直徑1.2米,重達13噸。
據估計,這棵陰沉木埋藏在都柳江里不知多少年,居然不朽不腐也未被洪水沖走,堪稱神奇。村民們很快就給這棵“寶貝”取了個名字——“東方神木”。大家都相信,這棵“神木”一定能給小村帶來吉祥、富裕。
淪落路邊近2年
有了這棵“東方神木”,名不見經傳的山村很快就熱鬧起來了。許多人都來觀看,甚至有村民建議借此機會搞個展覽,讓大家賺點小錢。
一位福建商人曾開口就出資10萬,但村民們不愿出售。大家堅定了“小錢不賺,要賺就賺大錢”的理想。
然而理想總是難以實現,因為縣里認為這棵古木是國家資產,不準私自出售。村民們的發財夢頓時破滅。

村民為“神木”凈身。
從法律意義上來講,“神木”確實屬國家資產,但是“財產”又掌握在村民的手中。“神木”該何去何從?在沒有商定下來之前,村民們便把“神木”就近安置在村境內的321國道邊,一擺就是近2年。
從去年5月起,三都縣旅游局有關領導多次往返于這個村子,與村民們座談,希望村民們將這棵“神木”捐贈給政府,用來發展旅游業。
落戶產蛋崖景區
經過近一年的談判,村民們終于同意捐贈。三都縣旅游局決定將“神木”安置在姑魯產蛋崖景區,供游客觀賞。
4月24日上午8時,三都自治縣旅游局組織大型吊車、貨車開往三都縣拉攬鄉拉攬村。
村民們在村口放起了鞭炮,說要像嫁姑娘一樣將這棵“神木”送出去。
而在距離村子20公里外的姑魯產蛋崖景區,附近村民們也像迎接新人一樣的,早早的就組織起蘆笙隊、芒筒隊、銅鼓隊,站在景區門口,等待“神木”的到來。
當天下午3時,“神木”抵達景區。在熱鬧的鞭炮聲中,大吊車卸下“神木”,村民們用自來水為它凈身,然后又給它披紅掛彩,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神木”的到來。
三都縣旅游局負責人說:姑魯產蛋崖景區以“石頭會下蛋”而聞名,這里有會跳舞的風流草等奇特景觀,還建有水族文化博物館。這次,“神木”落戶景區將作為“財神樹”供當地人祭拜,游客在這里也能感受到水族的祭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