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蒙正”苗族支系有百歲老人6位,90歲以上老人22位
昨日,本報《夜郎老壽星今年106歲》見報后,引起了許多讀者對健康的關注。昨天,記者又來到距106歲的楊周氏老人家不遠的山腳下,走訪了一對101歲的壽星夫婦,試圖探訪到壽星們的養生之道和健康秘訣。
壽星夫妻
住房僅10平米
這對壽星夫妻丈夫名叫楊少清,苗名“尤清”,妻子叫楊朱氏,苗名“抱清”,同樣屬于自稱為夜郎王后裔的“蒙正”苗族支系,都生于1911年,住在安順市西秀區巖臘鄉塘房村新哨村民組,與106歲的楊周氏老人同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兩家僅相距約2公里。

生活雖然清苦,但這對百歲夫妻身體健康。
昨天,記者一行剛來到楊少清夫婦住的老木屋前,一條大灰狗就在木屋前狂吠不止。見來了客人,楊少清老人趕忙拄著一根拐杖出來,幾聲呵斥后,狗便搖頭擺尾乖乖地不再出聲。進屋后不久,楊少清的妻子楊朱氏從附近的山上撿柴回來了。
這對壽星夫妻住的木屋已非常陳舊。老木屋除了堂屋外,左右各有一間屋子。右側的屋子,是兩夫婦的孫子一家用來煮豬食用的。平時,兩夫妻就住在左側的一間只有10多個平米的屋子里,這間屋子,既是兩夫妻的臥室,也是他們的廚房。
常年粗茶淡飯
但從未生過病
屋子里,一張大木床擺在門口,接著是3個能裝上千斤糧食的大竹籮占據了房間的大部分面積,土灶就搭在床前1米左右。此外,還有木柜等大大小小的雜物堆滿了這間屋子,使屋子顯得非常擁擠。因為沒有窗戶,屋子里很暗。
記者發現,在土灶旁邊的鋁鍋里,是一鍋吃剩的米飯,鐵鍋里,還有一些剩下的酸菜。楊少清夫婦說,這是當天的早飯,現在這個季節,地里沒什么菜,只好吃酸菜下飯。
他們說,因為條件有限,所以一年大部分時間,他們吃的都是這樣的粗茶淡飯,能吃上肉的時候屈指可數。
雖然生活清苦,但這對壽星夫婦從未生過病,就是感冒也少有,他們的精神狀態看上去非常好,而且耳聰目明,思維敏捷。
養大孫子
老夫妻獨立生活
據楊少清講,他的老家在距塘房村10多公里遠的猛沙村。他是一個孤兒,小時候主要靠給富人家當長工度日。輾轉幾個地方后,到了1940年左右,他來到了塘房村。
這個時候,塘房村與他同年的苗族姑娘抱清(后來的楊朱氏)進入了他的視線,并開始暗戀她。當時他想,要是能娶抱清為妻該多好。
當時,抱清家中缺少勞力,抱清的父親也看中了30多歲一身力氣的楊少清。最終,這樁婚事一撮即合,楊少清入贅朱家。
后來,兩夫婦先后養育了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大腦有病,二兒子20多年前因病死亡。此后,兩夫婦含辛茹苦將二兒子留下的孫子養大,幾年前還為孫子娶了媳婦。孫子一家修建了新房,就搬到約100米遠的新房里單獨過起了小日子。
楊少清老人說,雖然孫子叫兩老一起去隨孫子一家生活,但他和妻子都不愿意,他說,現在他們還活動得了,不愿意去增加孫子的麻煩。
采訪后記:
“夜郎壽星”的秘訣
除本報這兩天連續報道的106歲的楊周氏、101歲的楊少清夫婦外,在自稱為夜郎王后裔的“蒙正”苗族支系中,還有另3位100至102歲的老人。此外,據不完全統計,這一苗族支系中,還有22位90歲以上的老人,平均每1100人中就有1個。
“蒙正”苗族為何有這么多壽星?鎮寧自治縣夜郎竹王文化研究會會長楊文金分析說,上述壽星的生活條件都很艱苦,能長壽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自然取食(生活清淡);二是經常勞動運動;三是空氣新鮮,居住地無噪音無污染;四是隨遇而安,與人為善,與世無爭;五是遺傳因素。(徐榮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