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蟲付”是他的真名,他的遭遇有如一個“魔咒”——
金黔在線訊 19歲小伙翟蟲付鼻腔里藏著一條螞蟥,幾年來,他到過省內外多家醫院,想把這條恐怖的蟲子弄出來,但屢告失敗。5月22日,水礦醫院醫護人員終于為他拽出了這條5公分長的螞蟥。
從19歲小伙翟蟲付鼻腔里取出的螞蟥。
22日下午5時,一名瘦弱的小伙子來到水礦醫院五官科,他對醫生說:我鼻子里面有條蟲。醫生接過化驗單,看到他的姓名叫“翟蟲付”,還以為他在開玩笑,問他如何知道鼻腔里有蟲?小翟說:這就是他的真名。他本是水城縣人,從小跟隨打工的父母在廣東省居住。小時候他就養成了喝生水的習慣,還經常下到河里和水塘里游泳、嬉戲。
幾年前,翟蟲付發現自己的鼻子喘息困難,而且感覺到有什么東西在鼻子里面鉆。一開始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鼻子血流不止,才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鼻腔里有條蟲,估計是螞蟥。小翟嚇了一跳,要求醫生幫他把蟲子取出來,但小翟連續試了七八家醫院,都沒有成功。
半個月前,小翟回到老家水城,鼻子又開始血流不止,他便就近去了一趟水礦醫院。醫生決定采取手術為他取出鼻腔里的蟲。小翟在繳費處交了240元醫藥費走進手術室,非常從容地對醫生說:“沒關系,今天你們取不出來我也不會要你們退手術費,畢竟去過那么多家醫院都沒取出來,今天只是來試試的。”
準備就緒后,醫生讓小翟躺在手術臺上,用鼻內鏡做引導深入鼻腔,在鼻孔以內3公分深的中鼻道,發現一條血紅色的條紋狀蟲子,在小翟的下鼻甲與中鼻甲之間快速蠕動,光線所到之處,蟲子條件反射般藏起身子來。醫生判斷,這就是一條大螞蟥。
為了防止螞蟥斷在鼻腔內,醫生得瞅準機會夾住螞蟥的身軀中上部,否則如果只夾出一部分來,不但前功盡棄,或許會更加麻煩。終于,螞蟥露出肥大的身軀,就在它蠕動放慢的瞬間,醫生用醫學鉗夾住蟲身中段靠頭部,將其拽出鼻腔。
經確認,這是一條前尖后鈍的螞蟥,后吸盤上還有5個猩紅的吸血點。背部呈黑棕色,整個身長達5公分、寬0.5公分。離開鼻腔后,這條螞蟥顯得非常不高興,翻滾跳騰,醫生將螞蟥裝入一個密封塑料瓶,用酒精浸泡封存。
水礦集團五官科醫生告訴記者,6年前,他們也曾發現過類似患者,當年沒有鼻腔鏡設備,醫生只能借助窺鼻器和醫學鉗,費了幾個小時才將螞蟥取出。從小翟的情況推斷,飲用生水和在不潔凈的環境里洗澡,是造成螞蟥跑進鼻腔的原因,希望廣大市民引以為戒,水一定要燒開了才能喝,下河洗澡、游泳,也應當對環境有所選擇和甄別。
⊙相關鏈接
螞蟥幼體僅5毫米左右,呈灰白色,一般肉眼很難看到。當人體入水時,可爬上人身鉆入鼻粘膜,寄生幾年而不脫落。常叮咬在人的皮膚上吸血,同時分泌有阻止血液凝集作用的水蛭素,使傷口麻醉、血管擴張、流血不止,并使皮膚出現水腫性的疹,稍有痛感。有時,螞蟥還會鉆入人體的鼻腔、口腔、肛門、陰道、尿道等部位,引起相應部位的痛癢或出血。我國曾發現多處農村發生螞蟥進入鼻腔的案例,患者均有飲生水、入水田干活、游泳的生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