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福泉市作為全省27個建設經濟強縣(市)之一,2010年2月,福泉市獲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化工·磷化工)”,是貴州省第一家國家級示范基地。
據了解,貴州省福泉市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已探明磷礦遠景儲量在8億噸以上,可開采儲量3.2億噸,是發展磷化工業的重要資源。福泉磷礦具有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等特點,享有“亞洲磷都”的美譽。
神秘財富引人探尋
貴州省福泉市市委書記張仕雄首先介紹了福泉的磷礦文化積淀。張書記說,在福泉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關于財富的神秘箴言:“腳踏烏江河,石筍對石鵝;哪人能識破,金銀用馬馱”。歲月悠悠,即便是在此得道成仙的張三豐,也沒有能夠參破妙語玄機。直到20世紀70年代,勤勞智慧的福泉人民才發掘這塊寶地,原來福泉的地底下埋藏著大量的磷礦石資源,它是現代工業、農業生產必備原料,是人類的生命元素。
善用資源合理規劃
張仕雄書記向記者重點介紹了福泉在圍繞“磷化工”方面的經驗及設想。他介紹說,經過十一五的不懈努力,依托甕福集團這艘磷化工航母,福泉市工業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有磷化工企業100余家,并逐步由粗加工向精細磷化工方向發展,磷化工業產品已從20世紀70年代單一的鈣鎂磷肥增加到了黃磷、五鈉、磷銨、復混肥、顆粒磷肥、煙草專用肥、飼料級磷酸氫鈣、食品級磷酸、電子級磷酸等數十個品種,工業經濟增長速度位居貴州省強市前列,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磷化工)”等17項國家級殊榮,躋身于西部百強縣(市)和全省經濟強縣(市)之列。
在磷化工產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提高磷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如何處理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張書記充滿信心的說:
第一,引進項目,構建循環經濟平臺。循環經濟是一個地區經濟的科技化程度的體現,也是確定宏觀經濟發展方向的指南針。福泉市以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先后引進威頓公司、貴信黃磷廠、川恒公司、森威公司、越都公司等一批大中型磷化工企業落戶,通過在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推行清潔生產,激勵企業節能減排等,先后引進建設了甕福集團WFS廢水管線回用洗選磷礦、磷石膏制硫銨、煙氣脫硫制硫酸、余熱發電項目、廢水回用以及磷石膏制紙面石膏板、磷石膏磚等系列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延長了產業鏈,降低了資源消耗,優化了生態環境,“三廢”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福泉市探索出了一條變廢為寶、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第二,科技創新,“變廢為寶”延長產業鏈。近年來,福泉市采取招商引資、政府投資等多種方式投入近10億元,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礦山綜合治理,筑巢引鳳引領磷化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甕福集團公司露天采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浮選劑選礦、磷礦漿管道化輸送、大型濕法磷酸生產裝置國產化、磷酸二銨聯產料漿法磷酸一銨等創新技術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科技創新促使福泉市工業經濟加速轉型升級,產學研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相繼建成國家和省級技術研發機構5個,獲得有效發明專利30項、國家和省級名牌產品10個。“十一五”期間,關停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及生產線50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了43.5%,被工信部命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化工·磷化工),商務部授牌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磷化工),福泉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全省重點打造的5個“千億元”省級經濟開發區之一。2011年,福泉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13.45億元,產值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60多戶,濕法磷酸凈化,伴生碘、氟等回收開發成果豐碩,取得發明專利91余項。
第三,引導企業入園,實現集約循環發展。福泉發展循環經濟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引導支持企業入園發展,實現集約、循環發展目標,夯實“工業強市”戰略基礎。
千帆競渡集團沖鋒
《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即國發2號文件出臺后,福泉市搶抓建設磷煤電一體化基地的政策機遇,高標準啟動建設了馬場坪、雙龍、龍昌三大工業產業園區,為項目落地、招商引資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圍繞著力打造磷化工、煤化工、建材、能源(電力)冶金、特色食品加工、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等)等六大產業的目標,福泉工業園區項目已從最初的無序落戶向分類發展轉變,從簡單集中向產業集聚轉變。
目前,馬場坪工業園區聚集了甕福集團、川恒公司、天福公司、威頓公司、國電福泉火電廠、利森水泥等數十戶規模工業企業,各企業按照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緊緊依托甕福集團,發展磷化工相關配套產業、高載能產業、精深加工和“三廢”綜合利用產業,實現了企業之間的共生,初步形成了精細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碘化工以及其他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同時,龍昌產業園區以重點發展飼料級磷酸鈣鹽和磷肥為主,雙龍產業園區以磷化工及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冶金、氯堿和有機化工產業。
立足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堅持“產業龍頭-產業鏈條-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福泉工業走上了千帆競渡、集團沖鋒的希望之路。
政策支持加強引導
“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張書記自豪地介紹到,招商引資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福泉在招商引資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以吸引八方客商到來,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一)資源優勢突出。福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磷礦資源優勢尤為突出,有“亞洲磷都”之稱;福泉旅游資源豐富,有諸如灑金谷、黃絲江邊布依寨、金谷梨園、蛤蚌河、仙橋石林、福泉山等原生態資源;人文資源豐富,有古城垣、豆腐橋等明清古(城墻)石橋100余座。
(二)區位、交通優勢明顯。福泉位于貴州中部,區位優勢明顯,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位于湘黔、黔桂鐵路交通線上,貴新高等級公路及株六鐵路復線貫穿市境,有“黔中咽喉”、黔中經濟圈“黃金(1618.30,-0.90,-0.06%)走廊”之美譽。近年來,福泉市再加大基礎實施建設,硬化投資硬環境的同時,積極推進服務軟環境的建設,拓展招商領域,著力營造重商、親商、安商的良好氛圍。
(三)政府支持力度增強。一是建立制度。福泉市出臺了《福泉市鼓勵投資若干規定》、《福泉市專業小分隊招商工作方案》、《福泉市招商引資獎勵暫行規定》、《福泉市招商引資工作精度倒逼警示暫行規定》、《福泉市年度招商引資目標考核獎懲辦法》等制度,進一步改善了投資環境,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外來客商。
二是抓主導產業。福泉市圍繞產業主導方向,著力引進大型核心企業、相關配套項目和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同時,福泉市著力引進一批資源導向型、稅源型、科技型、環保型項目,注重引進磷化工深加工、循環經濟、旅游休閑、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
三是凈化環境。福泉市為給招商引資提供良好的資源環境,實行首問責任制,積極推行限時辦結制度和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簡化行政審批流程,繼續推進“一條龍”全程服務。
四是創新工作方式。對重大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進機制。同時,實行定期巡訪客商制度,由政府領導帶隊,組織相關部門對落戶福泉的外來投資企業進行集中走訪,了解企業的困難和問題,傾聽企業心聲,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張書記強調,福泉市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加速轉型的重中之重來抓。按照“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跨越”的理念,福泉市按照“以項目為中心、一切著眼項目、一切服務項目”的要求,搶抓國發2號文件機遇,加大項目領跑力度,積極儲備、申報和引入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按照“儲備項目抓招商、落地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建成項目抓達產”的要求,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千方百計將項目從紙上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工程量,切實發揮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按照“五個一”和“一廠一策”要求,狠抓項目協調服務,采取“周碰頭、月調度、季小結、隨時(督)查”等方式,切實解決項目供地難、融資難、推進慢等問題,切實做到發展抓項目、項目抓落實、落實抓領導、領導抓責任,形成合力和動力,確保項目建設工作抓實、抓牢、抓出成效,確保簽約項目盡快落地,落地項目盡快開工,開工項目盡快竣工,竣工項目盡快達產并滿負荷生產,實現應有效益。
最后,張書記說,經濟的發展是為了提高百姓生活質量,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是發展之本。現在,福泉市正在深入實施“十大幸福工程”,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未來的福泉,必會成為人們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