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為大眾的第二故鄉”在大眾集團之夜,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蘇偉銘毫不隱晦地詮釋了中國市場對大眾汽車的重要性。
今年一季度,在中國整體車市僅取得5%的增長情況下,大眾汽車取得了15.6%的增長,這樣的增幅也是全球最高的。
全系入華
隨著去年年底西雅特品牌的引進,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通過合資和進口的方式已經完成了大眾、奧迪、斯柯達、西雅特、蘭博基尼、賓利、布加迪、斯堪尼亞,MAN幾大品牌的布局,而這種多品牌戰略模式已是大眾集團在全球屢試不爽的成功法寶。
據了解,在2011財年大眾集團所有品牌均實現增長,其中大眾品牌乘用車2011年全年銷量510萬輛,同比增長13.1%;奧迪品牌在2011年交付量超過130萬輛,同比增長19.2%;斯柯達2011年全年總銷量為87.92萬輛,同比增長15.3%;西亞特全球銷量為35萬輛,同比增長3.1%,是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增長最緩慢的品牌;大眾商用車銷量同比增長21.4%,首次超越50萬輛大關。
與此同時,大眾汽車的銷售收入達到1593億歐元,同比增長達25.6%。其中,合并經營利潤上升至113億歐元,較2010年增長41億歐元。集團全年經營利潤率也從 5.6% 上升到 7.1%。 而大眾在中國兩家合資企業所貢獻的26億歐元還未計入合并經營利潤中。
而除了剛入華西雅特品牌外,中國市場也是大眾集團乘用車品牌全球最大的市場。顯然,全系車型登陸中國市場已是必然。
架構調整
在全系車型引入后,大眾集團勢必要對在華業務整體做出調整,因為合資公司的管理權限并不在大眾集團層面,其可調整的只有進口業務。
4月初,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布了八位高管的任命,分管八大品牌。其中,包括大眾中國銷售和市場執行董事、大眾(中國)首席市場總監等營銷業務要職,也包括胡波等大眾“舊將”的回歸。
雖然此次高管調整是以進口車業務為主,但這足以體現大眾汽車對在華全系品牌的架構梳理,即在經營層面由各品牌總經理向進口車總經理匯報的垂直總經理制。在業務層面則形成首席市場總監直接與各品牌市場總監進行水平層面管理的體系。
公司執行副總裁蘇偉銘對《證券日報》表示:“八位高管整合計劃了將近一年。調整的理由很簡單,之前直接向我匯報的高管基本上已經超過30人,由于規模的增長,需要更多的部門計劃出來,這種管理模式效率低,成本高,不利于更好、更快地迎合市場變化,必須調整。”
更重要的是,此次高管調整都來自營銷領域,有益于大眾在華獲得更好,更長久的投資回報率。
據了解,進口車的回報率是4%左右,國產車也在2%-2.5%左右,較國外成熟市場的0.5%-1%高很多,但相對于理想的銷售利潤組合,中國市場還是更傾向新車銷售。
對此,大眾汽車正在推進更合理的業務組合,尤其是售后業務和二手車業務已逐步開展起來,不過距離三分之一的份額還較遙遠。
深化合資
相對于進口車,合資業務一直是大眾在華的重點。今年一季度,大眾在中國共交付汽車63.38萬輛,其中包括3.7萬輛進口汽車,同比增長15.6%。大眾品牌共交付汽車48.34萬輛,同比增長12.5%。
2011年大眾在華交付230萬輛新車中,在華兩家合資公司也貢獻了高達26億歐元的利潤。
此次北京車展期間,大眾集團繼續深化在華的合資業務。其中,與上汽集團簽署聯合聲明,決定在烏魯木齊投資1.7億歐元建設新工廠;與一汽集團簽署意向書,計劃將一汽-大眾的合資企業合同延長25年。
據悉,大眾汽車在新疆的項目將從2015年開始,新工廠每年最多生產汽車5萬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主任黃永和近日對媒體指出,今年內,國家有可能出臺相應政策,限制汽車業的產能擴張,包括限制汽車企業在東部地區建廠等。
蘇偉銘對此表示,新疆的資源能源在全國占比是非常高的,在國家西部開發戰略中,新疆將占據戰略地位,這一點大眾在成都已邁出第一步。
而大眾與一汽的意向書將進一步深化雙方的戰略關系,并拓展到新的領域,尤其是在新車型的研發以及新能源汽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大眾汽車集團還宣布計劃在2012至2016年向中國投資140億歐元,旨在維持其在中國最大跨國汽車制造商地位,并將借此在 2018年之前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作為戰略目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