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掙錢嘞!今天賈兵華老板這里要收割煙葉了”。
近日,在岑鞏縣天馬鎮黃土塘村牛角沖煙葉烘烤點,不知是誰一聲吆喝,附近牛角沖、新橋等村寨的男女老少就出動近30人,年輕的就到煙田收割煙葉,年長或年小的就到烤房的空地辮煙,好一幅熱鬧的場景。
賈兵華是天馬鎮的烤煙種植大戶,今年他種植烤煙面積240畝,為了保障烤煙順利收割和烘烤,在鎮村兩級的動員下,周邊村寨的群眾紛紛前來務工,能擔煙葉的勞動力每天工資70至80元,辮煙的學生或老人每桿0.5元進行計件,每天也能掙50元左右,這樣既保證了烤煙種植大戶收割煙葉,又搞活了煙區群眾的勞務經濟。
2012年該縣加大了烤煙種植力度,已完成種植面積3.295萬畝,占州計劃3.11萬畝的105.9%,落實種煙主體1201個,新建烤房951座。為提高煙葉質量,還推行了膜下小苗移植和井窯式小苗移植新技術。今年來烤煙長勢良好,正常情況下,預計收購煙葉7萬擔以上,烤煙創收可突破億元大關。由于近期雨水增加,給煙農的收割造成一定困難。為搶抓農時,提高煙葉產量,烘烤出上檔次、高質量的煙葉,煙農們采取組織農閑群眾勞資的方式進行互助,發動假期學生辮煙,抓緊入棚烘烤,這樣既省時,又不耽誤烘烤最佳時間,為烘烤優質煙葉提供保障。
據了解,每畝烤煙從翻土種植到出售需25個勞動日,全縣3.295萬畝烤煙共需82余萬個勞動日,除烤煙種植戶自身投入外,約需投入勞務費2000萬元以上,這樣給近2萬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假期學生提供了創收平臺,搞活了煙區農閑群眾的勞務經濟。譬如天馬鎮黃土塘村村民楊鳳梅一直在家門口為烤煙種植戶務工,每年可在烤煙產業中務工創收6000元左右,既掙到了勞務收入,又照顧了家庭和農活,一點也不比外出打工差。(張能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