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縣雍里鄉龍江村8組2011年10月不幸遭受火災。縣、鄉兩級政府及民政部門及時開展救災救助工作,各部門積極支援受災群眾重建家園,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紛紛獻來愛心。然而,每戶所得到的保險公司賠付的10000元資金和民政部門支持的5000元救災資金加上社會各界不多的捐款根本無法滿足災后重建需要。在重建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龍江村8組村民不等、不靠、不要、不怨,更不上訪,而是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投入災后重建。資金不足,就向銀行貸,向親友借,人力不夠,村干就動員本村所有外出務工人員全部返鄉重建家園。該村按照政府的統籌規劃安排,受災戶主動讓出了消防通道,地基調整問題“好商量”,大家采取戶幫戶、親幫親、鄰幫鄰的辦法,有力推進了重建工作開展,幾乎所有受災戶去年春節都住進了新居。
而同樣受災火災的剛邊鄉宰別村宰別寨和下江鎮分佐村,由于重建資金、人力不足,加上在預留消防通道、部分地基重新調整等方面協調解決效果差等原因,使得災后重建步伐緩慢,“等、靠、要”思想開始滋生。為通過借助學習借鑒來推進剛邊鄉宰別村和下江鎮分佐村災后重建工作步伐,從江縣委由副書記龍安躍組織剛邊鄉、下江鎮政府負責人及兩個受災村村村干和群眾代表共30多人到龍江村8組參觀。災后龍江村8組一棟棟嶄新的房屋令參觀者無不感嘆、羨慕。參觀當天,恰遇龍江村8組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正在積極投入“一事一議”村步道項目建設。挑鵝卵石、拌混凝土、鋪砌路面 …… 龍江村8組群眾在村干的帶領下分工協作,干得熱火朝天。勞動者中一位80多歲,滿頭銀發卻干勁不輸年輕人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前來參觀的兩村干部群眾看到這感人的一幕幕之后,面帶羞愧卻又充滿信心地表示,回去后要好好向雍里鄉龍江村8組學習,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王昌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