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從江縣翠里鄉以“抓引導、抓特色、抓基層”為契機,集思廣益,理清思路,科學謀化,突出重點。將學習實踐活動與該鄉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符合鄉情、特色鮮明的富民強鄉之路。
加大政策宣傳,創新發展思路
大力宣傳農村惠農政策宣傳,充分發揮科技政策的導向、保障和激勵作用。
該鄉緊緊圍繞“國發2號”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惠農強農政策,立足改革創新,及時確立特色產業發展思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努力營造人人搶抓機遇、個個投身建設的良好氛圍。全鄉共印發各種宣傳資料3000余份,制作永久性宣傳標語12幅。
夯實基層組織,彰顯為民服務
“黨員干部受教育、特色產業快發展、人民群眾得實惠、富民強鄉新跨越”,這是該鄉提出的目標要求。
結合“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發揮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的“五好五帶頭”作用。
通過高標準、嚴要求,積極發展新黨員,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執行力。
通過黨員“訂諾、示諾和踐諾”,發揮黨員的先進模范帶頭作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贏得廣大群眾的信任。
今年以來,組織黨員助農隊伍分赴20個行政村,積極開展“查民情、訪民意、解民憂”活動,開展農業適用技術現場培訓,為群眾免費發放三環唑和吡蟲啉等農藥500包,派送技術資料3500余份。
強化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
該鄉緊緊抓住國家在農村實施“村村通”、“一事一議”等項目機遇,再次掀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熱潮。
積極整合資源,采取群眾貸款、政府貼息等方式,優先安排廣播電視、水利、消防和道路硬化等關系民生的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廣播電視方面,第一批安裝了758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第二批安裝了407套衛星電視接收設備,使1165戶受益,可收聽收看清晰的數字廣播電視節目。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581.35萬元,其中:財政獎補354.77萬元,群眾投工折資226.58萬元,修建水渠4000米,新建消防水池15口,建文化場地900平方米,實施步道硬化及串戶路硬化51876米,11522人受益。
調整產業結構,突出生態特色
依托特色農業、生態旅游業資源優勢,謀求種、養殖業發展,加快產業發展速度,積極打造有特色、有影響的現代生態產業集聚區。
在特色種植業方面,以油茶、食用菌、生姜、高粱等為主,實施油茶林改造991余畝,265戶受益,實施高梁種植基300余畝,300戶受益;
在特色養殖業方面,以養豬、養雞、養魚為主,喂養野雞700余羽,其中即可出售的有200余羽,這種原生態野雞營養豐富,市場價比一般的土雞高10元左右。
在瑤族藥浴特色文化開發方面,投入8萬元,發展瑤藥種植基地300畝。
創辦龍頭、品牌企業,發揮好引導、幫扶和帶動作用,完成微型企業登記8戶,努力打造“一村一品”,有力地推動了該鄉農業與旅游業快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韋必周 諶鴻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