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停洞鎮黨委、政府本著因地制宜,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按照引進、示范、推廣的方式,積極穩妥地發展太子參產業。
2009年該鎮開始引進太子參,通過兩年的發展,2012年全鎮太子參種植面積已擴大至510余畝,按每畝最低產太子參360公斤(折干110公斤)計,以當前太子參產品市場價格每公干品220元算,每畝產值為24200元,全鎮太子參種植收入可達1200余萬元;除去種子、人工等各項費用后,每畝純收入可達11780元,僅此一項該鎮農民可增收600余萬元。如果以每公斤200元的價格出售種子計算,每畝收入可達7.2萬元,2012年全鎮太子參產值可達3000余萬元,太子參已成為停洞鎮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
太子參屬藥材類產品,其投入成本高,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投資風險也比較大。為防止群眾盲目跟進而造成損失,停洞鎮在太子參引進發展過程中,采取了引進、示范、推廣的方式,積極穩妥地抓好太子參種植推廣工作,并著重從以下五方面抓好落實工作:一是學習取經。2009年該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農推、畜牧、林業、果樹等各涉農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業結構調整領導小組,并明確農推站負責牽頭,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該鎮實際,制定了《停洞鎮農業結構調整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并將太子參列入重點發展產業,隨后鎮黨委政府組織黨政領導班子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施秉縣牛大腸鎮等地學習考察太子參產業發展情況。二是干部試種。2009年10月由鎮政府出資引種、租地,農技部門干部出技術、出勞力,共同抓好太子參的引進試種工作。在農業科技干部的精心管理下,當年引進試種的5畝太子參并取得成功。按當時的市場價格,畝產值10920元,除去各類投入,畝純收入7430元。三是示范帶動。為進一步積累技術、經驗,2010年停洞鎮結合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活動的開展,通過協調土地、資金,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服務等方式,積極扶持農業科技干部和農村黨員創業人員帶頭先行先試,2010年該鎮太子參種植面積擴大至98.5畝,其中20畝為示范基地,通過測產,畝產太子參112.5公斤干品,畝產值達27000余元,示范推廣取得成功。四是擴大規模。連續兩年示范種植取得成功后,2011年停洞鎮在全鎮范圍內推廣種植太子參,逐步擴大產業規模,并于年初召開經濟工作會期間,組織村干部到太子參示范基地現場參觀學習,通過考察廣大干部群眾對種植太子參的積極性很高,尤其是停洞鎮架里村群眾的表現最為突出,該村群眾在村支書徐毅的帶領下,多次自發地組織到施秉縣學習考察太子參種植技術,回來后號召本村及附近村寨群眾大力發展太子參。2012年該鎮太子參推廣種植面積達510畝,其中示范基地300畝,在鎮政府、農業科技干部的技術指導和群眾的精心管理下,太子參長勢良好,預計畝產太子參可達700—900斤,全鎮太子參收入可達1200余萬元,太子參已成為停洞鎮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五是全面推廣。目前停洞鎮黨委政府將太子參種植作為一個新興支柱產業來抓,并在全鎮范圍內推廣。2013年該鎮計劃將太子參種植面積擴大至2000畝,進一步發展壯太子參產業,使之真正成為該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為此,停洞鎮已成立了太子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具體抓好產業發展工作,下一步將重點從技術指導、市場銷售、資金協調等方面積極為群眾做好服務工作。待條件成熟后,將成立停洞鎮太子參合作社,全面負責太子參產業的發展、規劃等工作,以盡快把全鎮的太子參產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從江停洞鎮在發展太子參產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還面臨很多的困難和問題,如太子參種植面積較小,管理技術缺乏,市場信息不靈,種植與市場存在脫節,農民投入風險較大等等。今后鎮黨委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轉變觀念,切實為農做好服務,特別是產前、產中、產業后的信息服務;二是引導群眾樹立市場觀念,提高駕馭市場能力,做誠信農民;三是要面向市場,產業發展必須做到面向市場定項目,面向市場定品種,面向市場定規模,防止群眾盲目投入而造成損失。四是加大投入,通過增加投入上規模,形成特色,生產精品;在投入渠道方面著重引導農民主動投入;五是搞好服務。各部門,各單位和廣大基層干部都要牢固樹立“以農為本”的觀念,增加為農服務意識,努力在技術、資金、項目、流通、示范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潘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