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訪的編輯記者們認真地挑選海鮮
近期陸續有讀者反映“華南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存在缺斤短兩、以次充好問題,本報組織20余名采編人員展開暗訪
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據統計,這里每天的水產交易額超過千萬元。
近日,記者收到讀者報料,說消費者在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買海鮮時被宰,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現象較為普遍。
對此,記者進行了一次暗訪。3月9日,20多名編輯和記者來到黃沙水產交易市場“采購”。暗訪人員分為四個組:年齡較大、采購經驗豐富的“至叻精明組”;很少逛菜市場的年輕男士組成的“大少水魚組”;結婚不久的幾位女士組成的“新晉煮婦組”;剛剛入職幾個月的后生仔組成的“熱戀情侶組”。
四路記者采回一籮生猛新聞——
■ 新晉煮婦組
一只蝦稱出三個重量
計劃: 龍蝦+大只瀨尿蝦+圣子
結果: 同只蝦稱三次,三個不同的重量。
心得: 第一次見識了“足價足秤”,你出高價,才給夠秤,砍了價的反而被宰更多。
四位年輕的“煮婦”特邀一位大胡子“煮男”組成了“新晉煮婦組”。買龍蝦、大只瀨尿蝦、圣子,是該組的任務。
瞧準了一檔最生猛的,開價每斤180元,好家伙,夠貴的!“便宜點啦,貴得離譜了!”“煮婦”開始殺價,“便宜10元,170元。”檔主說。“前面檔160元都給我啦。”“煮婦”繼續殺價。“有沒有這么靚的蝦啊,唉,算了,155元給你了,哪里都沒有這么便宜的了。”檔主真系“大方”。
于是,“煮婦”選了一只。“兩斤四。”檔主把龍蝦裝在塑料籃里放到電子秤上稱了重,拿出計算器一算,155乘以2.4,一共372元。
“夠不夠秤啊?”“煮婦”在檔主耳邊細聲說。檔主瞅見了“煮婦”手中那把彈簧秤,“老實同你講,每斤180元的話,就足價足秤。”檔主也細聲說。“好,再稱下。”“煮婦”說。只見檔主按下電子秤左邊幾個按鈕的其中一個,再把那只龍蝦放上去,1.6斤!同一只龍蝦,與之前足足相差八兩!再算下價錢,180乘以1.6,這回共288元,相差84元。“煮婦”拿出彈簧秤一稱,確實是1.6斤。原來,這就是檔主所謂的“足價足秤”,一旦顧客砍了價,龍蝦就“增肥”了!
把彈簧秤收進包里,“煮婦”走到另外一檔買圣子,把開價每斤28元的圣子砍到每斤25元。“要夠秤啊,我們有彈簧秤的。”“煮婦”嘴上這么說,秤卻沒拿出來。檔主把整格的圣子倒進厚厚的環保袋里,一稱,4.7斤。“有沒有這么重啊?”說著,“煮婦”拿出彈簧秤一稱,才3.7斤!“可能搞錯了,來,我再給你稱過。”檔主拿過袋子,按了秤上一個按鈕,這回是3.7斤。
“哪里還有人拿著秤來買東西的。”檔主心有不甘,聽見“煮婦”說還要買瀨尿蝦,頓時又來了勁。也許為了挽留顧客,檔主開始主動“爆料”,聲稱在他這里買最實惠了,去其他檔口,只會被人宰得更厲害。見“煮婦”將信將疑,他干脆撈起一只瀨尿蝦,稱第一次,六兩幾,稱第二次,三兩幾,稱第三次,二兩幾!“煮婦”們趕緊離開了。
去第三家買瀨尿蝦,干脆不講價,看還會不會短秤———一位“煮婦”出了個主意。這家的瀨尿蝦個頭夠大,開價每斤120元。“要一斤半。”“煮婦”這回很豪爽。“一斤七,算了,計你一斤半。”檔主更“豪爽”。用彈簧秤一稱,正好一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