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興無煤礦不是8000萬,是5.8億
在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邢利斌以44.8億元的個人財富位列第244名。在他的發家史上,以8000萬元的“白菜價”獲得興無煤礦的全部股權是網絡上對其“暴富”的最大指責。某媒體稱:興無煤礦出讓后不久,柳林縣又出讓了幾處煤礦,其中,礬水溝煤礦公開競價轉讓價達3.93億元。若按儲量計算,興無煤礦每噸煤炭成本為0.52元,僅是礬水溝煤礦的1/11。
時任柳林縣委書記李潤林告訴記者:“柳林煤炭企業2001年欠稅超過1億元,欠發工資5000萬元,2002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 一退兩置換’(國有資產有償退出、產權置換、職工身份置換),并以興無煤礦作為改制試點。興無煤礦年產60萬噸,是全縣最大的國有企業,也是矛盾最多、負債最多的企業,債務累計近2億元。當時的縣委領導幾次找到中煤、太原煤氣化[16.08 3.01% 股吧 研報]等多家公司,希望對方能收購興無煤礦。轉讓價5000萬元,但要負擔原有債務,接收1000名職工,結果都沒談成!
后來,柳林縣委、縣政府通過山西電視臺發布了拍賣興無煤礦的消息。參與評標的一位原縣政府干部說,“當時印象太深刻了。那是2002年6月8日,現場拆標書,縣內外約有12家企業公開競標,差距非常懸殊。邢利斌報價8000萬元,愿意承擔所有債務,承諾不讓一名職工下崗;同時對于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中標企業必須在當地建一座希望小學、一座焦化廠的要求也一口答應。第二名的報價5000萬元,對于職工的接收提出很多附加條件,如考試上崗等等。評標人包括縣委書記、縣長及各個相關職能局長在內共有40人,其中39人同意邢利斌接手!
說起這個過程,邢利斌告訴記者,“興無煤礦的拍賣是在2002年。當時經濟疲軟,煤炭行業很不景氣,每噸煤只能賣68—70元;即使好不容易賣出去,款也很難收回來。拍賣前,興無煤礦曾7個月發不出工資。其實,我一共出資了5.8億元買斷興無煤礦全部國有資產——現金支付8000萬元,承接債務1.93億元,償付資源價款3.1億元。”
記者隨后走訪了幾位興無煤礦的老職工,其中有名叫薛有厚的老人說:“邢總一接手就承諾,5年后讓我們住上樓、開上車,后來都實現了!
邢利斌購買興無煤礦的8000萬元從何而來?他從何處掘到“第一桶金”?
一位了解邢利斌的當地人告訴記者,說到邢利斌的發家史,還得從他1990年承包呂梁市中陽縣一家鐵廠說起。“當時鐵廠只有一個7立方米的冶煉爐,邢利斌接手后建了兩個17立方米的冶煉爐,隨即又建了焦化廠。1998年焦煤行業疲軟,他賣掉鐵廠掙了500多萬元,但焦化廠賠了錢。2000年,邢利斌回柳林發展,在親朋資助下承包了金家莊煤礦。購買興無煤礦時,邢利斌只有1000萬元,其余是他憑借信譽,以預售煤炭的方式從客戶手中獲得的!
說到有人質疑煤礦收購兼并存在幕后交易時,邢利斌說,“除了興無煤礦是拍賣得到的,過程你都知道了,其它的煤礦都是利用市場機制、通過市場手段收購的,沒有一個是通過政府審批的;而且每次買煤礦我出的價都高于當時的市場價。有人說我是傻子,但我清楚,我買的不僅僅是資源,而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