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疑問
從奶粉到抗生素,結石為什么總“青睞”小孩?
三鹿奶粉、抗生素,為什么容易發生結石的都是兒童呢?孫西釗教授推測說,由于小孩的腎小管比成人細,所以更容易導致結石生成;另外,兒童比成人更容易發燒、腹瀉,容易脫水,也就更容易造成結石的產生。
頭孢使用那么廣泛,為什么現在才發現?
孫西釗教授說,頭孢曲松鈉結石一般呈砂粒狀,體積小、較易排出,通常不會引起其他明顯癥狀。另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最終確診,取決于結石紅外光譜鑒定,但大多數醫院尚無這種分析儀器,因此在臨床上易被忽視或誤診。因此至今國內發現的頭孢曲松鈉結石不多,尤其鮮見證據確鑿的臨床報道。
孫西釗教授說,國外幾年前就有這方面的報告,根據兩項臨床前瞻性的研究,使用頭孢曲松鈉所致的兒童尿路結石的發生率分別為1.4%和1.7%。但國外抗生素使用是非常嚴格的,這樣的病例非常罕見。國內目前濫用抗生素的現象相當普遍,使用劑量過大,用藥時間過長,由此可以推測,頭孢曲松鈉結石肯定不止這么幾例,而且發生率還是逐漸升高。
出現哪些癥狀,可能已經出現結石?
1,多數病人無明顯臨床癥狀,少數病人的癥狀和普通結石相似,主要是腹部絞痛,同時可能伴有尿路梗阻相關癥狀。
2,對于臨床醫生來說,診斷這一疾病的關鍵,在于頭腦中要有頭孢曲松鈉會導致結石的意識。B超和CT檢查均可證實尿路結石的存在。雖然這種結石在X線平片上可能不顯影或顯影淡,但可用來排除常見的含鈣結石。
會不會和藥品的質量有關?
孫西釗教授說,這一點上他并不確定,所以他們現在進一步著手研究藥物和結石的關系。目前,他帶領博士生正在用兩種品牌在大鼠上做對照,一種品牌是國外的進口藥物叫“羅氏芬”,一種是國產品牌,看看結石的發生率如何。
小孩如何避免抗生素引起結石?
孫西釗教授說,要避免抗生素結石,最重要的就是禁止濫用抗生素。用藥時應及時補足體內的水分,尤其是腹瀉和發熱者,由于患兒處于脫水狀態,尿液濃縮后易引發結石形成,因此更應保證足夠尿量;同時還要采用低鈣飲食,以防尿鈣過飽和,特別是禁將頭孢曲松鈉和含鈣制劑聯合使用。“在用藥期間,小孩就不能服用鈣片,也不要喝牛奶了。”